安全生产技术,压力容器事故案例PPT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轻工、纺织、能源、冶金等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压力容器工作条件复杂,加之材料、设计、制...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轻工、纺织、能源、冶金等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压力容器工作条件复杂,加之材料、设计、制造、管理及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压力容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事故案例:某市化工厂发生液态氢储罐爆炸事故经过某市化工厂于1978年12月29日15时发生液态氢储罐爆炸。该厂有液态氢储罐4个,直径为3.8米,高8米,容积为60立方米,工作压力为2.5大气压,工作温度为-25~-30℃。当时有3个储罐充装了氢气,一个储罐未充装。储罐上部有一层泡沫塑料覆盖层,以减少外界热量传入。15时左右,厂内操作工听到一声很闷的响声,发现3号储罐内压力急剧升高,使压力阀开启(阀杆长0.7米),向外排氢泄压。这时在3号罐跟前操作的工人当即被气浪冲倒。紧接着一声巨响,3号储罐爆炸。爆炸时,厂房屋顶被震坏,周围正在工作的工人有的被气浪冲倒摔伤,有的被飞出的罐体碎片击伤,10分钟后2号储罐也发生爆炸。事故后经测定,爆炸中心附近氢气浓度达92%。经调查分析,这次事故是由于3号罐上部覆盖的泡沫塑料绝热性能差,使罐内氢气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据推测在泄压过程中,先是高速气体通过阀门排到液态氢管内,因摩擦产生大量静电放电火花,引起氢气燃烧爆炸。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又使2号罐超压爆炸。事故原因液态氢储罐未按规定装设排气管或者泡沫塑料覆盖层致使氢气在排气管内燃烧爆炸氢气排气管安装位置不当使泄压排气方向朝着操作面,火焰直扑操作面操作人员穿着化纤衣服和带铁钉的鞋上下储罐操作产生静电火花安全教育差职工缺乏有关氢气的安全知识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应按规定装设排气管或泡沫塑料覆盖层;排气管应装设阻火器储罐应设在阴凉通风处加强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应穿防静电服和导电鞋某化肥厂高压氧气管道爆炸事故经过某化肥厂高压氧气管道爆炸。该厂高压氧气管道规格为Φ88×4,设计压力4.5大气压。由于管道在安装时留有死角,长期使用后管道内壁形成一层铁锈。1976年6月20日14时50分管道内压力达4.1大气压时突然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击中一台600立方米/小时的空气压缩机的一根填料弹簧和一块钢板,使其飞出墙外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后经测定,管道内氧气仍有3.9大气压。据调查分析认为,管道内长期使用的氧化铁在4.1大气压下摩擦碰撞产生高温而燃烧起爆。事故原因高压氧气管道因长期使用而腐蚀生锈致使强度降低安全检查制度不严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安全因素氧气管道安装不合理留有死角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不够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应定期检查和维修高压氧气管道应严格遵守氧气管道的安全规定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经过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该厂一套生产装置内有6个压力容器,1983年12月2日10时30分,操作工发现2号反应釜温度异常升高,当班副段长朱某及班长吴某、操作工黄某先后二次到现场检查,朱某还拧开磁力泵的放空阀泄压,但未关闭反应釜进料阀门。10时45分,压力容器内物料突然分解,压力剧增,压力表被冲毁,导致整个装置物料泄漏,引起爆炸。死亡18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发现温度异常升高时,未及时关闭进料阀门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反应釜超压2号反应釜压力表质量低劣失灵,造成压力失控安全装置不全压力容器未装安全阀或安全阀失灵现场无专人指挥无人巡回检查及记录,致使事故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劳动组织不合理主要操作工及部分管理人员是临时工,未经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就直接上岗操作企业安全管理不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应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应严格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应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工作应完善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应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某化肥厂液氨储罐泄漏事故事故经过某化肥厂液氨储罐发生泄漏事故。该厂有4个容积为300立方米的液氨储罐,压力为1.96大气压,工作温度为-33℃。1978年1月2日凌晨2时,4号液氨储罐内气氨泄漏,造成大爆炸。爆炸后火势蔓延,引起附近6个储罐相继起火。事故后经测定,泄漏的液氨量达30吨。事故原因液氨储罐工作压力较高又系低温容器,阀门和法兰漏气时无明显可见或听到的漏气声和泄气声,不易发现安全教育不够职工缺乏使用液氨的安全知识安全管理制度不严对液氨储罐的阀门和法兰等易漏部位未定期检查设备维护保养不够对液氨储罐的阀门和法兰等易漏部位未及时维修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应加强对液氨储罐的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应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应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某化工厂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事故经过某化工厂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泄漏事故。该厂有液化石油气储罐10个,单个容积为500立方米,工作压力为2大气压。1986年4月15日凌晨3时30分左右,7号液化石油气储罐内气体迅速外泄,造成大爆炸。爆炸后火势迅速蔓延,引起附近4个储罐相继起火。事故后经测定,泄漏的液化石油气量达50吨。事故原因液化石油气储罐阀门密封垫圈老化破裂导致气体泄漏安全管理不严格对液化石油气储罐未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操作工缺乏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知识某石油公司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经过某石油公司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爆炸。该石油公司有液化石油气储罐12个,单个容积为1000立方米,工作压力为2.5大气压。1987年5月29日13时45分,3号液化石油气储罐内气体迅速外泄,造成大爆炸。爆炸后火势迅速蔓延,引起附近6个储罐相继起火。事故后经测定,泄漏的液化石油气量达60吨。事故原因液化石油气储罐阀门密封垫圈质量低劣不耐压,不耐腐蚀,导致密封垫圈破裂安全管理不严格对液化石油气储罐阀门等易漏部位未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操作工违反操作规程在发现泄漏时未及时采取措施制止泄漏操作工缺乏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知识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应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工作特别是对易漏部位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应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某化肥厂高压蒸汽管道爆炸事故经过某化肥厂高压蒸汽管道发生爆炸。该厂高压蒸汽管道规格为Φ159×5,设计压力为8大气压。1987年10月30日14时20分左右,该厂一套生产装置的高压蒸汽管道B号弯头处突然发生爆炸。爆炸后形成的气体迅速扩散,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后经测定,管道内仍有3.5大气压的蒸汽。据调查分析认为,该管道长期在高温、高压下运行,加上管理不善、维修不及时,弯头处产生裂纹而未发现和处理,致使裂纹扩展至极限尺寸而发生爆炸。事故原因高压蒸汽管道B号弯头存在缺陷在高温、高压下运行中发生扩展性裂纹而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检查制度不严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安全因素设备维护保养不够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应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工作特别是对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等高风险部位要定期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探伤检测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应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