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传记PPT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左宗棠的传记:早年岁月左宗棠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左观澜是国学生,能制府试。母亲余氏是长沙县乡贤余廷灿的孙女,生有五子:宗瀚、宗方、宗寅、宗良、宗棠。道光六年(1826),左宗棠入赘到长沙县古城乡白石湾周氏,后来又在邻村与张氏女子结婚。嘉庆十七年(1812) 十月初七日生于湖南湘阴县左家塅(今属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金龙镇新光村)。幼时家道并不殷实,但家中却拥有二十多亩土地和池塘,在当时已算是小康之家。科举之路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参加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道光十五年(1835年),应湖南乡试,因考试不顺利而居家苦学。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前,左宗棠主要在偏远小镇当“塾师”。除教课之外,左宗棠一面研读各类古书,一面开始研究经世致用之学。咸丰二年(1852年),长沙发生大饥荒,左宗棠因主持“义赈”、募捐活动而名噪一时。咸丰四年(1854年),由骆秉章向朝廷密保他,得以“以郎中随同帮办”的身份进入湖南巡抚衙门襄办军务。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攻占杭州,巡抚王有龄自杀。左宗棠前去自荐愿“献身报国”,因被人陷害,未获批准。入幕曾府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连克常州、苏州等苏南地区,威逼浙江。次年春,左宗棠经曾国藩举荐,以兵部郎中、四品京堂的身份出佐浙江军务,“以巡抚记室上行走”。此后,左宗棠便正式投身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开始,左宗棠入曾国藩幕府襄办军务。此时太平军正图集全力攻打上海,江南大营危在旦夕。左宗棠到任后苦心经营江南大营驻地东流(今属安徽省安庆市东至县)。至次年九月大营围攻安庆时,他已拥有水陆兵勇四千余人。九月十三日曾国藩命其自选一支“楚军”赴赣皖边界要地堵剿太平军李世贤部。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起左宗棠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二月下旬命其率所部自景德镇赴浙江前线作战。因攻陷杭州后,“以次克嘉兴府城”,从而阻止了太平军对上海的威胁;接着回攻湖州失利,但他用诱降之计兵不血刃收复德清、杭州、余杭等县;同年十一月封二品伯爵;次年一月二十一日清廷命其进图浙西,继而率军连克徽州、休宁、婺源等地;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十九日清廷命其督办浙江军务并会同常镇道陈艾进攻天目山(今属安徽省黄山市)等要隘;六月升任浙江总督并克江苏宜兴;九月入常州;同月下旬清廷命其督办镇江军务并收复丹阳;十月初三日收复镇江;十二月收复江阴、无锡等县城;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进驻常熟并派兵进攻福山等地;八月命其督办江浙军务并攻克太仓、昆山等城;同治五年(1866年)秋率部回到闽浙总督本任所;同治六年(1867年)一月移驻福州;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移驻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