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蚌埠PPT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蚌埠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皖北中心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淮南铁路交点。蚌埠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皖北中心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蚌埠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百强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蚌埠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历史沿革蚌埠历史悠久,古称“珠城”,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据史载,远在七千年前,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在蚌埠境内已发现多处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古民居和祭祀遗址,如怀远县的贾家汪遗址和曹老集镇东的月形湾遗址等。蚌埠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把蚌埠的历史追溯到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夏禹治水时,曾两次大会诸侯于涂山(今怀远县境内),这不仅是一则文献中记载的“大禹治水”的故事,而且是一次有明确记载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会诸侯”的盛会。《尚书·禹贡》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禹就是在今蚌埠怀远境内的涂山娶妻生子的。今蚌埠市区之“禹会村”,亦因大禹大会诸侯于涂山而得村名。地理位置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南岸,北纬32°43′45″至33°00′20″,东经116°45′03″至118°49′08″;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全椒县接壤,南与合肥市和芜湖市招引,西南与淮南市相依,西与亳州市相连,西北与阜阳市隔河相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辖区总面积595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约600平方千米),2017年末市区户籍人口约130.7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90.9万人)。行政区划截至2022年10月,蚌埠市辖4个区、3个县;另管辖怀远县的龙亢农场。市政府驻蚌山区东海大道3115号。经济发展蚌埠市是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蚌埠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蚌埠市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蚌埠市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合蚌高速铁路等穿境而过;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凤阳是国家级开发区。2016年1月15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将安徽省蚌埠等6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6年3月28日,《关于建设第二批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暨建设皖江而上创新驱动中心城市的决定》将蚌埠市等城市列为第二批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2016年8月16日,《关于支持首批创新型省建设设区市的通知》将蚌埠等四个城市列为首批支持的创新型省建设设区市。2016年9月29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城市》将蚌埠等城市列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城市。2017年4月,《关于支持首批创新型省建设设区市的通知》将蚌埠等四个城市列为首批支持的创新型省建设设区市。2017年12月,《关于支持首批创新型省建设设区市的通知》将蚌埠等四个城市列为首批支持的创新型省建设设区市。2018年9月,《关于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