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患者的护理PPT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因...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因胸壁或肺部创伤引起者称为创伤性气胸;因疾病致肺组织自行破裂引起者称“自发性气胸”,如因治疗或诊断所需人为地将空气注入胸膜腔称“人工气胸”。气胸又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护理评估健康史注意评估患者有无用力咳嗽、屏气、剧烈运动等诱因,了解气胸发作的次数,有无慢性肺部疾病、肺气肿等病史,有无肺结核病史及胸腔穿刺抽气史。身体状况症状评估患者有无突然发生的胸痛,疼痛性质、部位、范围及程度,有无咳嗽、呼吸困难和紫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肺萎陷的程度和原有的肺功能状态有关。张力性气胸时症状严重,患者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缺氧严重者出现发绀、烦躁不安、昏迷,甚至窒息体征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积气量多时,患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心脏移向健侧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有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辅助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可显示肺萎陷的程度、肺内病变情况以及有无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和纵隔移位等其他检查胸腔穿刺测压,有助于判断气胸的类型;血气分析可了解有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肺功能检查可了解肺功能的损害程度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X线检查,气胸的诊断一般不难。护理诊断胸痛与胸膜腔内压力增高,刺激壁层胸膜有关呼吸困难与肺组织受压、肺通气功能障碍有关潜在并发症血气胸、脓气胸护理措施一般护理给予舒适的体位取半坐卧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屏气、剧烈活动等,以免加重气胸保持病房安静、清洁、空气流通病情稳定者可下床适当活动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指导患者进食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鱼、蛋、牛奶、大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通便措施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和全身情况检查患者胸廓活动情况,观察有无皮下气肿,纵隔移位和反常呼吸运动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的变化,评估缺氧的程度和有无发绀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是否通畅及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氧疗护理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合理氧疗。严重呼吸困难、紫绀明显者,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氧流量为6~8L/min,待症状缓解后改为低浓度吸氧,氧流量为1~2L/min。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保持管道密闭、通畅。水封瓶应置于患者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保持直立位。搬运患者或更换水封瓶时,需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定时更换引流瓶内生理盐水,并记录引流量和性质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咳嗽和吹气球等运动促进肺复张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正常情况下,引流瓶内仅有少量血性液体,若引流液量持续增多,颜色鲜红,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拔管指征置管引流48~72h后,临床观察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且颜色变浅,X线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气肿等症状心理护理气胸患者常常因为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而感到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向其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听音乐等,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气胸的诱发因素、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戒烟等。教育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变化的方法,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指导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扩胸运动等,以促进肺复张。护理评价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评价患者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得到缓解,肺部体征是否改善,引流是否通畅,心理状况是否良好,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是否提高。同时,评价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护理效果,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综上所述,气胸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