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会战PPT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南口张家...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共5万余人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城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后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会战。由于正面战场的失利,迫使国民政府和共产党不得不放弃对日妥协的政策,全力组织太原会战。这次会战虽以失败告终,但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侵略步伐,并使之付出惨重代价。从军事角度看,太原会战是中国军队作战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重要机会。太原会战的背景与起因自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丧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便把目光转向华北地区。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日军制定了“武力鲸吞”计划和“渐进蚕食”政策,即先侵占中国大片土地而后逐步实施分割蚕食政策。为此,日军不断在中国境内制造事端:察东事件、冀东事件等冲突不断发生;同时积极备战,“华北自治运动”、“冀察政务委员会”等非法组织相继成立。面对严峻形势,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消极避战方针:令前敌总指挥部撤至黄河以南;调集全国陆空各军分路出击日军;命令阎锡山固守平津地区;实行“游击计划”,破坏铁路公路交通等措施。然而这些举措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势反而加剧了双方矛盾和冲突。随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到来,平津危机已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和生存。因此,保卫平津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问题之一。太原会战的经过与主要战役日军进犯山西后首先攻占了天镇县高家堡村等地,随后又占领了平型关要隘和忻口要塞等重要阵地。中国军队奋勇抵抗但损失惨重。此后双方进行了多次激战:如娘子关战役等。最终中国军队被迫退守平型关一线阵地并依托平型关一线构筑工事阻击日军进攻致使日军伤亡惨重未能达到其速战速决的目的而不得不转入持久消耗的战略防御阶段。太原会战的结局与影响由于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分歧和消极避战的态度以及日军顽强坚韧的作战意志使得这场太原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这场战役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抗战斗志鼓舞了许多爱国将士继续坚持抗日斗争并为后来的武汉会战等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基础。这场战役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和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赢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光辉典范!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共5万余人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城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由于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分歧和消极避战的态度以及日军顽强坚韧的作战意志使得这场太原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这场战役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抗战斗志鼓舞了许多爱国将士继续坚持抗日斗争并为后来的武汉会战等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基础。这场战役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和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赢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光辉典范!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共5万余人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城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由于国民党内部的政治分歧和消极避战的态度以及日军顽强坚韧的作战意志使得这场太原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这场战役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抗战斗志鼓舞了许多爱国将士继续坚持抗日斗争并为后来的武汉会战等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基础。这场战役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和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赢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