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T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
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必然性的认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它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鲜明主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没有强大的国家、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就难以形成,维护国家的统一稳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鲜明主题来抓,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穿于党和国家工作之中它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基础实现我国历史上各民族多次大迁徙的历史重任告诉我们: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才能确保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制度化,进而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伟力它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共同的信念和追求就有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只要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大脑和心灵深处,就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能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只要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就能更好地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伟力。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共同的文化认同是前提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正是因为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作支撑,才使得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习惯的各民族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因此,我们要通过广泛开展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力度,让各族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所在,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共同的利益诉求是关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民族群众是我们的骨肉兄弟姐妹,“五千年”风雨同舟、“九万里”血脉相连,“一家亲”“同胞情”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因此,我们要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民生热点问题以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等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帮扶救助行动切实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同的发展愿景是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各民族共同的期盼和希望更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要围绕共建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做好“四个结合”: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二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步伐;三是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四是结合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互利共赢新局面。通过这些努力为实现各民族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国家繁荣发展的红利和尊严与体面劳动的价值与光荣。三、创新实践载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见效搭建网络新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利用互联网优势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网络视听节目当中推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佳作吸引更多的网民特别是青年受众关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话题讨论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进行理论阐释分析解读帮助广大网友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正确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大同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世界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此外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活动举办线下展览展示活动形成线上线下合力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场景不断扩大传播覆盖范围提升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果,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在各级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设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或展示窗口,通过实物陈列、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集中展示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平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和成效评估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载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落地见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