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影响的人物生平PPT
引言李大钊,字守常,生于1889年,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经历李大钊...
引言李大钊,字守常,生于1889年,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经历李大钊早年入私塾,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他进入永平府中学学习,两年后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他开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并培养了忧国忧民之心。留学日本1913年,李大钊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本科。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开始认真阅读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虽然他的思想中还兼容其他思想,但这为他日后成为共产主义者奠定了基础。新文化运动与共产主义信仰回国后,李大钊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并在中国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比较检验,以及得知俄国革命胜利的消息后,他于1918年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五四运动与建党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自发举行爱国游行,李大钊积极参与并发表演讲,鼓动学生并奔走营救被捕者。同年,他与陈独秀商讨建党事宜,支持北大学生邓中夏等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即共产主义的谐音)。在陈独秀询问党名是否称“社会党”时,李大钊坚定回信:“叫共产党!”中共一大与国共合作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李大钊因校内同仁生计问题未能赴会。翌年8月,他赴上海拜见孙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并得到同意,成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牵线人。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大钊作为“跨党”身份的成员之一,为主席团成员。莫斯科之行与反帝反军阀斗争1924年,李大钊亲驾马车率领同志越出东北边境,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并参观五个月。回国后,他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领导反帝反军阀的斗争。1926年3月18日,他不畏风险,主持反帝大会后率群众游行赴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军警开枪屠杀。走在队伍前列的李大钊头部和手负伤,脱险后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苏联大使馆旁边的兵营,继续领导反帝反军阀的斗争。结语李大钊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卓越领导者,以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生平事迹,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