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嘉木,谓之六堡PPT
六堡茶,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故名。六堡茶属黑茶类,后发酵茶,因产于梧州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茶气强烈,茶色红褐,茶...
六堡茶,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故名。六堡茶属黑茶类,后发酵茶,因产于梧州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茶气强烈,茶色红褐,茶汤柔滑,与浓厚之槟榔、桂皮、松杉等香型中草药材,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华茶文化中独树一帜。六堡茶在历史上曾被列为贡品进贡朝廷。六堡茶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六堡镇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林竹繁茂,是盛产茶叶的好地方。当地农民种植茶叶和加工茶叶的历史十分悠久。据传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叫陈世禄的人从福建武夷山带来茶种,在六堡镇种下12株茶树,这12株茶树长得枝繁叶茂,所产之茶叶品质优良,深受当地人喜欢。由于当时六堡镇交通不便,茶叶的流通量很小。当时在浔江两岸以至整个广西的西部地区都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柳州府去三百里,荒山野岭名六堡。”可见当时人们对六堡茶是多么地向往和憧憬。六堡茶的历史六堡茶经历了从野生药用茶到驯化栽培的发展过程。据记载,明、清时期六堡茶曾有过“代槟榔”、“当药”之用。据《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者味醇厚有油色须久藏者饮之最佳。”六堡茶从清代中叶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其时六堡茶产地已跨出六堡镇,扩展到50多个村寨。茶农习惯以村屯产地命名所产茶叶,如“合口面茶”、“黑石村茶”、“大垌水茶”、“大中坪茶”等。清末民初时期六堡茶生产盛况空前,仅六堡镇年产量就达3000担以上。民国23年(1934年)《广西年鉴》记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口品为茶……最大量者为六堡茶……年产2000担以上。”当时六堡茶的加工工艺已相当成熟,已由过去的“毛茶”生产方式向现代工艺过渡,“毛茶”与精制加工分离。民国24年(1935年)《苍梧县志》记载:“同业中人组织同业公会,以团结对外……各商号均设有精制工场……所制各字号头批六堡新茶内销两粤名品甚多。”1935年至1937年期间在六堡镇成立两个茶叶加工厂(当时称“茶叶局”),产品通过梧州外销至港澳及南洋各地。1949年后,“红印”、“绿印”、“黄印”等历史名茶均出自这两家茶叶加工厂。六堡茶的品质特点香气醇厚由于地理环境独特,所产茶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这种香气浓郁而持久,有独特的槟榔香、松烟香等香气类型汤色红浓冲泡后汤色红浓明亮,如琥珀般晶莹剔透,与浓厚之槟榔、桂皮、松杉等香型中草药材有异曲同工之妙滋味醇和口感醇和、回甘强、耐冲泡、品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