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型PPT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根据失血量与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出血每日消化道出血**> 5ml...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根据失血量与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度。轻度出血每日消化道出血**> 5ml**时,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超过50ml时,可出现黑便;胃内积血 > 250ml,可引起呕血。中度出血胃内积血量 > 250ml,可引起呕血;胃内积血量 > 1000ml,可引起呕血伴柏油便;胃内积血量 > 2000ml,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的全身症状。重度出血胃内积血量 > 2500ml,可引起呕血伴柏油便;胃内积血量 > 4000ml,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此外,上消化道出血还可根据病因来进行分类:溃疡病出血消化性溃疡侵蚀基底血管,导致血管破裂或因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硬化导致区域性坏死或溃疡底部动脉内膜炎,发生痉挛或溃疡侵蚀穿透至动脉引起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各种原因导致的门脉高压症使曲张静脉压力增高,一旦破裂可发生大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微循环障碍、缺氧,黏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屏障功能损坏,同时增加胃酸分泌,大量氢离子反渗损伤血管和黏膜,故容易导致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胃癌上消化道出血为早期胃癌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表现胆道出血由于损伤或炎症导致胆管与胆囊的病理改变,胆囊内压力升高而引发出血其他少见原因如主动脉瘤破入食管或胃内、胰腺癌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等手段。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手段,而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则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溃疡病出血,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主要采用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对于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出血,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对于胃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则需采用手术治疗。总之,上消化道出血的分型与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对于轻度的上消化道出血,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的上消化道出血,则需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