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黄鹤楼作者毛泽东原文注释赏析PPT
作者: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释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长江在湖北、...
作者: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释九派派,水的支流。相传长江在湖北、湖南一带分为九个支流,称九派一线指当时连接武汉与上海、广州的狭窄铁路龟蛇龟山和蛇山酹以酒浇地,表示祭奠赏析这首词作于一九二七年春。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国民党军队缴了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枪,次日,又向武汉国民政府发起突然袭击。在革命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因被排除在外未出席。此刻他既痛心又愤慨,但对革命仍充满信心,表示“心潮澎湃”、“翻江倒海”。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有如电影镜头般的雄浑画面。首先,通过“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的意象,毛泽东呈现了横跨大江南北的九条支流与一条连接南北的沉重铁路线,形成一种既广漠无边又沉重压抑的意象。这不仅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也暗示了毛泽东对未来的忧虑。随后,通过“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描绘,毛泽东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烟雨朦胧,大江如铁链般被龟蛇两山紧紧锁住,更增添了画面的压抑感。这既是对当时武汉三镇局势的形象化描述,也隐含着毛泽东内心的紧张和期待。下阙中,“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两句,毛泽东巧妙地引用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黄鹤已经飞去,只剩下游人在那里徘徊。这里黄鹤代表过去的岁月,游人代表现在的局势,过去已逝去,而未来却充满未知。最后,“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两句,毛泽东用“把酒酹滔滔”的举动来表达他内心澎湃的情感,用“心潮逐浪高”来形容他内心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虽然面对着沉重的现实和巨大的压力,但毛泽东仍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其鲜明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在革命低潮时期的复杂情感和坚定信念。尽管面对着重重困难和压力,他仍保持着对未来的乐观和信心,展现出一种革命家的豪情和壮志。这首词不仅是对当时局势的形象描绘,也是对革命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中国政治局势紧密相关。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内的右派集团加紧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准备背叛革命。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首先发动反革命政变,随后在广州和东南各省“清党”,使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毛泽东坚决地改变了原来对国民党的幻想,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来面目。怀着极大的愤慨,写下了这首词。作品鉴赏这首词充满了革命豪情,其主要特点可归纳如下:形象鲜明画面壮阔。词的上阕以“茫茫”、“沉沉”开端,既描绘出广阔而深邃的背景,又暗示了当时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局势严重。接着以“烟雨”、“龟蛇”等意象描绘出大江两岸雨雾朦胧、龟蛇二山巍然耸立的画面,寓意着国民党反动派的软弱和动摇。下阕以“黄鹤”起兴,巧妙地引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两句,通过豪迈的举动和壮阔的描绘,展示了毛泽东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高大形象情感丰富豪情壮志。这首词中,毛泽东不仅表达了对革命局势的忧虑和焦虑,更表达了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这种复杂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相互交织,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内涵非常丰富语言精练韵律优美。这首词的语言简练明快,意象鲜明生动,寓意深刻。同时,词中的韵律优美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其鲜明的意象、深情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毛泽东卓越的文学才华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豪情壮志。这首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