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教学查房PPT
病例介绍患者张某,男性,32岁,因“发热、乏力1月余,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一周”于2023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2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
病例介绍患者张某,男性,32岁,因“发热、乏力1月余,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一周”于2023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23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时有畏寒,无寒战,乏力明显,活动后气促,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患者曾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贫血、血小板降低,给予对症处理,症状无明显好转。一周前患者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分布于四肢及躯干,伴牙龈出血,无鼻出血、黑便、血尿等。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拟“急性白血病”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欠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入院查体T 38.2℃,P 96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一般情况:青年男性,神志清楚,精神差,体形消瘦。皮肤粘膜: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瘀斑,以四肢为著。淋巴结:全身表浅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部五官: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无苍白,口腔粘膜未见溃疡及出血。呼吸系统: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双侧呼吸运动度对称,语颤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循环系统: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消化系统: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泌尿生殖系统:双肾区无叩击痛,膀胱未触及。阴囊无水肿。肌肉关节: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及奥本海姆征均阴性。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8×10⁹/L;Hb 75g/L;PLT 15×10⁹/L;Ret 0.1%。白细胞降低;中度贫血;血小板重度降低;网织红细胞降低。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肝功能TP 68g/L;ALB 35g/L;GLO 33g/L;A/G 1.09;TBIL 14.6μmol/L;DBIL 4.5μmol/L;ALT 28U/L;AST 34U/L;GGT 29U/L;ALP 78U/L;CHE 7287U/L;TBA 6.7μmol/L。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比例倒置;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谷氨酰转肽酶增高。其他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B超:肝脾胰未见异常;胸片:心肺膈未见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染色体未见异常。融合基因定性PML-RARα(+)。乳酸脱氢酶(LDH)正常范围(<245U/L)。铁蛋白正常范围(<300ng/ml)。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13.6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0.5s;纤维蛋白原(FIB)4.4g/L;凝血酶时间(TT)15.1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1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正常范围(<5ug/ml)。D-二聚体升高(>2mg/L)。内源性凝血因子Ⅷ活性测定延长2s(85s)。纤维蛋白原功能和浓度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2.6g/L。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以早幼粒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由于患者表现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故诊断为APL。治疗上,首先给予患者支持治疗,包括输血、血小板输注、抗感染等。同时,患者接受了化疗治疗,以消除白血病细胞并恢复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具体的化疗方案为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ATRA可以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而ATO则可以诱导APL细胞凋亡。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并降低复发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倾向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讨论与总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和生物学特征。APL的典型表现包括发热、贫血和出血倾向等,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增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常见表现。骨髓细胞学检查是确诊APL的重要手段,而融合基因PML-RARα的检测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和监测病情。目前,ATRA联合ATO是治疗APL的首选方案,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并发症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和患者安全的关键。本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支持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出院后将继续接受巩固治疗和随访观察,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通过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我们认识到APL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诊疗技术,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六、教学重点APL的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APL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疾病进展过程ATRA和ATO治疗APL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APL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七、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确诊APL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何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如何预防和处理APL的并发症八、教学反思通过本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教学查房,学生对该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查房过程中,应注重病例的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九、病例讨论问题1:APL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答:APL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PML-RARα融合基因的异常表达。PML-RARα融合基因是由染色体易位产生的,导致PML和RARα基因融合,从而改变了细胞的信号转导和分化过程。这种异常表达导致早幼粒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引起APL的发生。问题2:APL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答:APL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贫血和出血倾向等。患者常常出现白细胞增高、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实验室检查异常。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问题3:ATRA和ATO治疗APL的机制是什么?答:ATRA可以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通过促使白血病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减少细胞增殖和浸润。ATO则可以诱导APL细胞凋亡,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来清除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并降低复发率。问题4:如何预防和处理APL的并发症?答:APL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和血栓形成等。预防出血的关键是控制出血倾向,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部位。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口腔和呼吸道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预防血栓形成。问题5:如何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答: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果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骨髓检查显示缓解,则说明治疗有效。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融合基因检测以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