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王安石赏析PPT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诗文赏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从虞舜兴起,历经千年而不变。人们借此举来驱邪避煞,祈求新的一年降临家人平安、身体健康。更是借爆竹辟邪的寓意,喜庆的鞭炮炸完后,就是新的一年开始。这句诗中的“入”字用得极好,与“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字相应,渲染出春日天暖人勤的欣欣向荣情景,给人以正能量的积极信号。“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曈曈”已经不能只从光照来理解,它还包含着形容太阳温暖明亮的意思,也用来形容初升的太阳。而桃符的合用指的就是春联,因此第三句诗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将初升太阳的光辉平明夸大,美化了客观事物,使诗句的描写更鲜明、更具说服力。这两句诗表达出:春节的太阳已经比旧年更加明亮温暖了,千家万户也都喜气洋洋地张贴新春联,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宋神宗讲授治道。1075年(熙宁七年),王安石再次拜相,他积极推行新法。然而由于受到吕惠卿等人的反对,以及新法在实施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王安石于1076年(熙宁九年)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虽然他自感报国无门,但仍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自勉,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得到重新启用。此诗就是作者在春节时所写,描写了他在创制推行新法过程中的喜悦之情。文化内涵此诗通过对春节时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场景的描写,表达了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这既是他个人的心声,也是时代的号角。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深知要想振兴国家,必须从根本上改革积弊。而积弊一日不去、旧政一日不除,国家的兴隆就一日无法谈起。所以虽然他被重新启用并推行新政,但在他内心深处仍然期望着能早日成功、还政于宋神宗、重新为国家做更多的事。因此这首诗也反映出王安石内心的喜悦与激动之情。此外,《元日》这首诗还传递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的“爆竹”二字可以看出古人春节时燃放爆竹的习俗;而“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则指的是屠苏酒,古人在春节时有饮屠苏酒的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换旧符”即指换春联之意。这些传统习俗都在此诗中得到了体现。总的来说,《元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节时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场景,还通过这些场景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它也表达了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