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小讲课PPT
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的发病情...
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的发病情况为分娩总数2%~3%,多数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的原因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1. 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乏力可能与产妇的精神紧张、产程延长或急产、子宫过度膨胀、产妇体力衰竭、子宫肌水肿或渗出等有关。2. 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胎盘植入和胎盘部分残留等。3. 软产道裂伤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和宫颈、子宫下段裂伤。宫颈裂伤常发生在侧壁或后壁,也可出现在前壁,裂伤长度不等,有时仅表现为宫颈黏膜或肌层的裂伤,有时可长达阴道穹隆部。4. 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较少见,表现为全身性出血倾向。可能的原因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脏疾病或产科情况如胎盘早剥、死胎、严重感染引起的DIC等。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包括:加强产前保健,定期产前检查,治疗贫血等全身性出血性疾病,避免多次人流,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1. 产前预防保健加强产前保健,定期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应于分娩前做好输血准备。2. 产程处理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保证产妇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和产程中多度紧张第二产程指导产妇适时正确使用腹压规范接生操作,对有可能出现难产者及时行剖宫产。无禁忌证者第二产程常规使用宫缩剂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至少2小时3. 产后观察产妇产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因产后出血约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故产妇需留在产房观察。如一切正常,方可返回病房。回病房后仍需继续监测产妇情况,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致产后出血。定时记录子宫底高度及阴道流血量,督促产妇早开奶。同时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产妇有无头晕、眼花、心慌等早期休克症状出现,若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时产妇及家属要保持冷静。告诉他们及时的采取一些急救措施很重要。比如及时的呼叫医生护士、将产妇的头放低、抬高下肢;确保呼吸道通畅使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压休克患者保持平卧,必要时可给氧;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