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PPT
课程分析《比尾巴》是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课程分析《比尾巴》是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基于这一理念,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做到以境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教学目标认识“比、尾、巴”等12个生字会写“云、公”等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朗读、背诵课文。难点: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展示动物王国的一组画面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教师导语这些小动物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真是有趣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尾巴》这一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环节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将学生引入课文,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字)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不加字、不丢字、不读错字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1)同桌互读生字,纠正字音。(2)教师检查生字读音,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3)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指导认读难字:猴、松鼠、扁担、最等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把每一段读流利指名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环节设计从听课文录音到自读再到检查自读效果,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质疑探究)再读课文解决课后第2题:比一比,说一说学生质疑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重点讨论怎样比尾巴?谁和谁比?结果怎样?学生可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相机板书重点词语:长、短、扁、弯、好看等。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同时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如: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学生看课件练说句子: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加深对动物尾巴特点的认识指导朗读对话部分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同时通过评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最好看”的含义并相机指导写字:公、好看。教师范写“公”,学生自写“好看”。【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背诵表演)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发言:如老虎的尾巴粗;鱼的尾巴可以掌握方向;燕子的尾巴像剪刀;牛的尾巴像绳子……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分角色表演背诵课文(课件出示动物王国中各种动物欢聚一堂的情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自由选择角色练习表演。教师可根据学生表演情况适当点拨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动物尾巴特点进行创编,如“孔雀尾巴真漂亮,像一把美丽的扇子”。)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进行表演(小动物们分别上台比尾巴。)【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环节设计通过背诵表演,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抄写本课生字词语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编写一段对话。【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体现了选择性,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六、板书设计比尾巴猴子 兔子 松鼠 公鸡 鸭子 孔雀长 短 像伞 弯 扁 最好看七、教后反思《比尾巴》一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特点:一、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生字较多,我通过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愿望。如结合生活实际识字“公鸡”、“松鼠”,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扁”,利用多媒体课件识字“猴”、“鼠”、“松”、“尾”等。在朗读中巩固生字,在书写中感悟会意字的特点。如指导书写“公”字时,我让学生思考“上面的‘八’字应该写得怎样?”学生感悟到“要写得舒展些,这样‘公务’的‘公’才不会拥挤。”从而让学生初步懂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二、注重朗读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本课教学我注重朗读训练的层次性。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不加字、不丢字,初步读正确;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每一段读流利;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最后让学生背诵课文。背诵课文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现了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引导作用。如指导读好“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等重点句子;通过范读、评读、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等。注重朗读的实效性。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生字新词;结合句子的朗读感悟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等。从而避免了朗读指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注重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学生质疑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又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提出了:“这里用了一个问号和一个省略号,你能联系上文说出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这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再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和“谁的尾巴最好看?”两句话的不同从而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也是学法的指导。学法指导是蕴含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不是游离于教学过程的“贴标签”,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习。这一点在本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四、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动物尾巴的特点;通过表演等形式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摘抄描写动物尾巴的句子等。这些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发展。五、注重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教学设计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体会动物尾巴的特点,感受动物的美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当然本课教学也有些许不足之处。如识字写字教学还应加强。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还应注重读悟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教学更趋完美。六、教学反思《比尾巴》一课的教学已经结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运用可爱的动物图片及简笔画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与小动物们比尾巴,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注重朗读训练以读为本。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朗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与评价,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动物尾巴特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情感态度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通过比较句子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指导书写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及书写规律,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写一写。这些学法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指导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动物们比尾巴的情景,感受动物的可爱与尾巴的美丽。通过感情朗读、表演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揣摩,体会语言的形象、具体、生动总之,《比尾巴》一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使语文学习充满活力与生机。当然,本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识字写字教学还不够扎实有效;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时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