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机场PPT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一类口岸、世界百强机场之一、国际民航组织指定的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和对外开放...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一类口岸、世界百强机场之一、国际民航组织指定的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和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机场按照国际通用的4E级标准建成。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于1983年10月22日建成通航。1993年11月28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3候机楼投入使用。2005年11月,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被评为“中国最佳机场”。2007年3月,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对全部国际航班实施“一机一犬”检疫。截至2014年12月,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拥有两座航站楼,总面积21.2万平方米;跑道长度为3400米,宽度为45米;停机坪总面积78万平方米,停机位48个;共有238条航线,通往39个国际和地区的103个城市。2018年,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963.84万人次,同比增长4.5%;货邮吞吐量23.35万吨,同比增长5.0%;起降架次18.96万架次,同比增长1.8%;分别位居中国第17、第13、第18位。历史沿革建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周恩来总理的关怀。早在建国初期,在周恩来总理主持制订的中国民航事业发展规划中已作出在厦门岛上建设民用机场的决策。1956年5月,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始建,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并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决定在厦门岛北端高崎村修建一条长2200米的跑道,将用于起降轻型飞机。1957年,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跑道顺利完工。由于缺乏可供起降大中型飞机的泊位机场设施以及很快到来的“大跃进”时期的人为干扰等原因,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建设过程中断。1974年8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与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扩建厦门高崎民用机场的报告》。经国家计委、总参谋部、空军司令部联合选址定点后,确定在厦门岛东北角高崎村修建新机场。1975年7月,新机场建设正式动工。在历时两年的施工中,福建省与厦门市携手合作,克服了“文化大革命”中“左”的思想干扰和特大海潮、暴风骤雨袭击等困难,完成主跑道长2800米、宽45米的跑道和滑行道各一条;长306米、宽60米的停机坪两个;停机坪上安装了登机桥;还建有航管楼、候机楼、指挥塔台、导航台、油库、修理厂等十多座建筑物和设施。新机场建成后,老机场停止使用。1980年10月至1982年10月,国家民航总局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对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进行第一次扩建。扩建工程包括:将主跑道由2800米向南延长至3200米(仍为混凝土跑道);相应配套延长滑行道和联络道;兴建停机坪(增建两个停机位);改建原有候机楼;安装自动电话交换设备和终端设备近百台(套)。扩建工程历时两年,于1982年10月竣工并通过验收。扩建后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37、波音707及相当类型的中型飞机。1984年3月和9月,中国民航厦门管理处和中国民用航空福建省局分别成立并开始运行。两者承担原空军厦门指挥所下属单位的改编工作以及原民航厦门站的移交工作,负责管理和经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1986年7月至1988年7月,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进行第二次扩建。扩建工程包括:飞行区向南扩建(将主跑道南端增宽至60米并加长两个联络道);新建候机楼及国际(地区)航班停机坪;新建机场油库和相应配套改造等。扩建后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占地6平方公里(远期规划达9平方公里),拥有主跑道长3400米、宽60米,并装备有双向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