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三中全会介绍PPT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以下是关于1978年12月三中全会的详细介绍:背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我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为了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国家走上正确的道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迫切希望尽快改变“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全会的主要内容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全党深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全会提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全会还提出,在党和国家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因此必须在思想上彻底解放。全会强调,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一系列问题重新确立了党的组织路线全会决定,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就要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时,批准了在江青、张春桥等人的操纵下炮制的关于刘少奇问题的“审查报告”,给刘少奇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宣布“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含冤病逝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和国家的徘徊前进状态。全会对于解决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长期存在的强烈不满情绪,扭转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此,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有步骤地解决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我们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同时全会还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以上是对1978年12月三中全会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