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然环境PPT
海南岛,中国南海西北部岛屿,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西隔北部湾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越南相望。陆地平面呈雪梨状椭圆形,长轴作东北-西南走向...
海南岛,中国南海西北部岛屿,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西隔北部湾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越南相望。陆地平面呈雪梨状椭圆形,长轴作东北-西南走向,面积3万余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岛。地理海南岛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中间高耸,为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3~25℃,年降水量1600毫米。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引发涝灾等。资源海南岛森林覆盖率超过50%,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基地,橡胶产量约占全国橡胶产量的三分之二。还是中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之一。海南岛有各种植物4000多种,野生动物524种。气候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基本特征是:四季不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温年较差小,年平均气温22.3~25.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7~24℃,极端最低气温5.1~9.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29℃,极端最高气温为35~40℃;气温日较差平均10~15℃,最大可达30℃;全年日照时数平均1750~2650小时;一年中1月气温最低,平均18~24℃,7月最高,平均28~29℃。极端天气条件较差,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等。水文海南岛四周环海,海域总面积833.4平方公里。岛内水系比较短小,河流短小且较湍急,除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外,还有许多独流入海的河流(溪)。海南岛的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海南岛年降水量为1639毫米。全岛平均水深52.1米;最大深度位于琼山东端与三亚市之间的七洲列岛附近海域(110米),最小深度在临高县与澄迈县交界处的富罗渡附近(2米);盐度最大值位于西沙群岛的北礁附近(3.7%),盐度最小值位于南渡江口附近(0.05%)。海南岛的土壤类型有97类,其中自然土壤60类,农业土壤37类。在各种土壤类型中,红壤和砖红壤面积最大,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6%以上。土壤分布基本上是在温暖湿润等热带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整个海南岛属于我国最富饶的土壤类型——砖红壤和赤红壤。生物海南岛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许多珍稀和濒危的物种。例如,海南岛是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如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坡鹿、海南黑冠长臂猿、海南云豹等。此外,海南岛还拥有许多珍贵的草药和热带植物,如人参、沉香、海南粗榧等。文化海南岛是中国的文化名胜地之一,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和旅游景点。例如,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亚龙湾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海南岛还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如黎族苗族风情园和海南岛特色手工艺品等。经济海南岛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特区之一,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旅游业、热带农业和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海南岛的GDP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美食海南岛以其独特的美食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海南鸡饭和海南粉。此外,海南岛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椰子鸡、海南火锅、海南粽等。这些美食都以当地的热带食材为主要原料,口感独特,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