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PPT
工伤保险条例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而制定的法规。以下是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而制定的法规。以下是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信息: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第三条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和缴费主体的规定执行。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第五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第六条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工伤保险条例(续)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资金构成:(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二)基金的利息;(三)滞纳金;(四)财政补贴;(五)其他资金。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单位缴费费率。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了解全国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及时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全部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参加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审计、人民的监督。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工伤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结余和收益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举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按照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