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诗词鉴赏PPT
背景介绍1961年冬,在革命历史的重要关头,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毛泽东写下了《卜算子·咏梅》。文学风格《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
背景介绍1961年冬,在革命历史的重要关头,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毛泽东写下了《卜算子·咏梅》。文学风格《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意象运用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艺术手法一是烘托和陪衬。为了突出梅花的美,作者除了写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外,还写了其他花木凋零飘落,唯独梅花傲寒绽放,独树一帜,从而突出了梅花的美。此外,作者还写了在漫天飞雪时,唯有梅花昂首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以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通过写其他花木的凋零来突出梅花的傲寒绽放,不畏严寒;通过写其他花木都沉浸在肃杀的严寒中,仅有一枝梅花独枝高挂,来突出梅花的超群出众。二是对比和衬托。在词中,作者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表现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例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梅花的美丽与春天的花朵进行对比,突出梅花的独特之处;同时,“俏也不争春”一句中“俏”字用得极好,“俏”本身就很美,和“冷”对比,更见梅花的姿态美和韵致美。此外,“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通过衬托的手法,将梅花的坚韧与山花的烂漫进行对比,突出了梅花的坚贞不屈和孤傲高洁。三是拟人和借喻。在词中,作者通过拟人和借喻的手法来表现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例如,“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句,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拟人化为一个送走冬天的使者;同时,“飞雪迎春到”一句中“飞雪”暗喻为反动势力,“春到”暗喻为革命胜利,从而表现了梅花坚韧不拔、不畏强暴的精神。此外,“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通过借喻的手法,将悬崖比喻为险境,将花枝比喻为革命者,从而表现了革命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四是象征和借代。在词中,作者通过象征和借代的手法来表现梅花的美丽和坚韧。例如,“不要人夸好颜色”一句中的“好颜色”象征着美丽的外表,“不要人夸”则表现了梅花不追求虚荣、不炫耀自己的品质;同时,“只留清气满乾坤”一句中的“清气”象征着梅花的清香气息,“满乾坤”则表现了梅花无私奉献的精神。此外,“风雨送春归”一句中的“风雨”暗喻为帝国主义反动派,“春归”暗喻为革命胜利;而“飞雪迎春到”一句中的“飞雪”则暗喻为国内反动势力,“春到”则暗喻为革命力量。从而表现了梅花不畏强暴、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