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祭祀食俗PPT
祭祀天、地、神、祖,是人们的一种崇拜、信仰和思想精神寄托自有人类始,就有了祭祀活动。陕南人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都有许许多多传统的祭祀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祭祀天、地、神、祖,是人们的一种崇拜、信仰和思想精神寄托自有人类始,就有了祭祀活动。陕南人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都有许许多多传统的祭祀仪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的变化,有些祭祀活动已消失,有的仍在继承,有的有所发展。这些活动,有的属某种精神寄托,有的属某种心愿的祈求和希望。因时、事的不同,祭品——供献的食品亦有所不同。祭祖先:每年夏、秋两季,新粮收获之后,人们在吃第一顿时(无论大米饭或面食)称为尝新。饭熟后,先舀一碗供在祖先牌位前(现在多为遗照),并焚香、奠酒,以示不忘祖先。清明节上坟时,人们要带上酒、菜肴馔和饼或馒头到坟地祭奠祖先。祭祀罢,全家人席地而坐,共享野餐祭屈原:过去,汉中、城固、洋县等地,每年端阳节时,汉江上赛龙舟之后,人们纷纷登上船舟或站在岸上,将所带的粽子、油糕抛于江水之中。据说,是为了让鱼类吞食,使其不伤害屈原,并表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和祭奠。相传,农历五月初五日是屈原投江之日(五月端阳节另有记叙)祭月光: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每逢这天,人们都有敬月光菩萨的习俗。这天夜晚,家户在门前院子当中放置张桌子,摆上月饼和各种水果及白藕、大南瓜等。供品讲究一个“圆”字,取瓜果丰登、合家团圆之意。过去,还要燃烛焚香,叩头祈拜,请月光菩萨与民同享。祭罢,合家围坐一起赏月、饮茶、吃月饼,欢度良宵祭至圣:祭奠孔子的孔圣会,是儒家的盛会。每年春、秋祭祀时,都要设宴招待当地儒生。宴席丰盛,但席上菜肴有许多只做成半熟,如红焖肉、烧鸡、大酥肉及一些猪杂件酱肉等,都不能在席上吃,而是让儒生们夹在自己(每人面前放有一个空盘子)盘子里。席散时再发给每人两大张麻纸和莲叶包上带回家再加工烩制后同家人共餐。故而,人们称读书人为“吃生猪肉者”。其次还有祭灶糖:腊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祭灶君之日。人们都要买些(街上有应时专卖者)灶糖(用麦芽熬制而成的)来敬灶王爷。这种糖粘而甜,形如西瓜,具有消食健胃之功,是孩子们喜爱的食品马马馍:南郑县南海区的牟家坝镇特制,其形如马,饼上涂有色彩(实是饼子),是专为“朝南海”的善男信女而备。人们在朝拜小南海观音菩萨时,除备香烛之外,都要买些马马馍作为供品苞谷花:即爆炒的玉米花。人们在朝拜洋县境内的丰都山时,都要带些苞谷花、大米花,进一座神殿撒几把爆米花,路途庙前遇上乞讨者,亦抓两把爆米花作为施舍。据老人说,可免家人生疥疮,孩子免出水痘子(这是无科学根据的)杂糕:是这里人们敬天爷的专用供品。每年天爷会,众多的供品中必须有杂糕。这种食品,是用糯米加豆类(如绿豆、小赤豆、黄豆、黑豆)五种粮食制成,内加白糖、玫瑰等香料,味香色美。预示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