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生平PPT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经历鲁迅出生于清朝末期,经历了清朝和民国两个年代。他的祖父周介孚是个进士出身,曾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事。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当过一任教谕。母亲鲁瑞是绍兴安桥头镇普安堂鲁家的女儿,她信奉进化论思想,常给鲁迅讲一些关于妇女解放的道理。少年经历鲁迅十二岁时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总喜欢读“四书五经”,但对于描绣像和画画感兴趣。他不喜欢八股文不求上进。为此,他常常受到老师的指责和批评。有一次,因为没认真读书而是描绣像,老师在他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鲁迅把一个“早”字用毛笔添上画朵花,把这朵花送到床头上。每当他学习疲劳困倦时,他就看这个“早”字,让自己清醒起来。青年时期鲁迅13岁时,因为家道中落,家里每月只给鲁迅4角钱买干点心吃,鲁迅便不买点心,每天在后园里摇铃上课了。五更天便往镇上跑,买油炸鬼(油条)吃去。冬天冷得难起床,为了赶早学,常常要提灯起五更(点灯起床),有时还要摸黑去上学。每天晚上,他总是放先生睡觉以后方才睡下。留学经历1898年6月,鲁迅离开故乡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春,鲁迅由江南督学办推荐赴日留学。9月入东京弘文学院(预科)。1904年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运动(如光复会、进化会、中国同盟会)并与同学陈天华、藤野严九郎、瞿秋白等关系密切。1906年夏于日语讲习所毕业后,鲁迅决意学医救国。1909年9月从仙台弃医归国。创作经历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4月开始小说创作并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作品。他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木刻等。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篇小说《阿Q正传》,这篇小说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社会状况和世态人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生活状况。他的其他作品如《祝福》、《伤逝》等也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生活状况和人民的苦难。晚年经历鲁迅晚年疾病缠身,但他仍然坚持写作和参加社会活动。他在上海虹口有寓所“且介亭”,并在那里接待来访者和会见外国客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关心中国的文化事业和社会进步。1936年因肺结核病逝世于上海。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的悼念和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