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PPT
摘要:法国著名的凡尔赛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由运河、湖、农宫等元素组成的园林广场空间堪称西方造园艺术的典型代表。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造园讲究运用对称手法,...
摘要:法国著名的凡尔赛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由运河、湖、农宫等元素组成的园林广场空间堪称西方造园艺术的典型代表。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造园讲究运用对称手法,布局注重水系、雕塑、树木、亭台等景观应用,造园技术体现了当时法国经济与技术的实力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关键词:凡尔赛宫造园技术均衡对称1 项目概况凡尔赛宫占地约111万m2,从1661年开始动工,直至1689年完全竣工,1682—1789年作为法国的王宫使用,是欧洲最为奢华的皇宫,经过300多年的扩建和改建,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雄伟的宫殿。凡尔赛宫由著名宫廷造园家、风景园林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尔设计和建造,他作为路易十四的御用造园师的时间长达40年,被后人称为“皇家造园师”和“造园师之王”。在这座皇家园林当中,他把建筑几何对称手法转用到园林景观之中,为建筑提供了十分完善的环境(见图1)。2 场地分析2.1 区位分析凡尔赛宫地处法国巴黎西南郊外的伊夫林省的省会凡尔赛镇,原本只是一个小村子。1624年,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三在这一带的树林中为了打猎而创建了凡尔赛宫,他死后,其子命令工人继续修建(见图2)。2.2 区位交通分析凡尔赛宫周围1号地铁线临近Avenue Nepveu和Rue Carnot,交通便利。2.3 历史文化分析凡尔赛宫至今仍是代表法国封建统治时期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实际上,它不光是法国的宫殿,更是当时行政中央、社会政事看法的具体体现。从政治层面来看,它是当时的欧洲从古罗马帝国之后,最能体现出凝聚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专制体制的力量。后世惊叹于它的奢美豪华,为了更加了解它的建造背景,各国的学者都对其实地进行过分析,调查它的建造过程,以求推测当时发生的事情。2.4 景观资源分析设计师勒诺特尔擅长使用各种方式创造景物,他对如何使用各种类型的植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他可以灵活使用不同植物使景色变得各具特色。由于修习过透视的基本原理,他在水体(运河)、轴线的处理上获得了极好的反响,其成果被后世推崇(见图4)。3.1 项目背景在经济方面17世纪中叶,法国转变为欧洲实力最鼎盛的国家在文化方面当时出现了哲学家们的唯理论,古典主义击败了巴洛克文化,成为官方代表文化在社会方面法国急切推行经济和社会建设,科学技术快速发展3.2 历史变迁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下令将宫廷从巴黎搬迁到凡尔赛1688年凡尔赛宫的主体建筑部分完工1710年凡尔赛宫及其园林的制造完成之后,就成为欧洲最富丽、最宏伟华丽的皇室宫苑,成为法国以至全部欧洲富人活动的中心,与此同时其还成为艺术中心,而且成为法国文化时尚的发源地4 项目成因丛林和池沼废地是凡尔赛宫以前的模样1624年,路易十三买下了这片荒地,造出简易的二层红砖楼,以此用来作为打猎用的行宫。16—17世纪,巴黎市民连续不断的暴动,让路易十四害怕发生意外,决定迁移王宫,在经过调研和分析以后,路易十三在凡尔赛建造的打猎行宫被选中作为改造的原型。在购买了大片土地之后,勒诺特尔受命于1667年规划凡尔赛宫,勒沃则在凡尔赛宫的其他三面增建新的宫殿,这样就把以前的行宫围合起来,在以前行宫的东立面前修建了大理石庭院。因此,凡尔赛宫的修建并不是完全拆除后重新建造,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建、扩建。5 方案内容5.1 方案立意更加统一、平衡和壮观的构图是勒诺特尔园林令人赞叹的地方,中轴的加强是核心所在,使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中轴,按主次排列于双侧,这是在古典主义美学思维的指导下产生的,与意大利园林相比,其空间更为宏伟、更有秩序、关系更明确。5.2 布局概况整体说来,凡尔赛宫分为宫殿和园林两部分。宫殿主要指凡尔赛宫这座建筑;园林部分有三种: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其建筑体量十分巨大,以东西方向作为轴线,在南北方向呈对称布局(见图5)。5.3 竖向布局分析宫苑因地处丘陵地带,所以设计师决定采用主轴线垂直等高线的布置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轴线两侧的地形可以保持水平,由此满足对称需要,从而获得更平衡的构图。轴线因垂直于等高线,在轴线上就能够找到阵列的转变。主轴线为高低起伏的轴线,这是勒诺特尔的园林风格。园林的空间在高低起伏中变化,使效果更引人入胜(见图6)。5.4 均衡对称的布局凡尔赛宫有着很规整的园林设计,几何图形在整体宫苑设计上很好地表现出来。雄伟的宫殿以东西作为轴线,中轴线上分布了大大小小的建筑物、草坪、花坛、树林还有雕塑。设计宫殿时,并未采用法国传统尖顶的建筑风格,而是采用了新颖的平顶形式,使建筑显得威严雄伟。宫殿中轴线长约3km,而伸向外围城市的部分则长达14 000m,宫前广场的两个体量巨大的喷水池周围立着100尊女神的铜像。人们只要踏入宫苑,一眼就可以看出明显的主轴,建筑布局讲究对称,周围的花圃园林、道路两旁的树林带,还有突出轴线的大运河[1],这些都体现了勒诺特尔高超的造园技艺水平(见图7)。5.5 景观要素处理凡尔赛宫以征服自然为手段,将人工事物与自然环境相对立,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理念[2]。植物造景勒诺特尔在其园林设计中绝大部分选用了常绿树种,为了加强线性透视的感官效果,将树木有序地放置在道路两侧。在艺术性的表达上,设计师遵循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对称均衡和节奏韵律,实现彼此映衬的协调美,这些构思都可以在水体与植物的合景,以及街道与植物的合景中找到(见图8)水景和雕塑宫苑中的大运河采用了十字形的布局,使用了许多雕塑和喷泉雕塑,且喷泉周围有各种装饰,每组喷泉都蕴含着各自独特的故事(见图9)建筑宫殿坐落在中轴线视线的中间,正直面对前面的水景,正宫与其他宫殿连接后形成了有轴线的几何图形,这种几何学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3](见图10)5.6 功能分区凡尔赛宫包含皇家住宿区、水景游玩区、绿化欣赏区、广场休息区,功能分区明确、清晰(见图11)。5.7 特色景点分析狄安娜厅、海格立斯厅、墨丘利厅、维纳斯厅、战争厅、玛尔斯厅、丰收厅、阿波罗厅(见图12)、大理石庭院、镜厅(见图13)等特色景点的布置,使凡尔赛宫韵味无穷、重点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盘活了整个宫苑。5.8 景观视角分析通过观察凡尔赛花园的平面图,我们对不同的水域进行分析,就会明白透视学中近大远小规律的运用体现。宫廷体量本身很大,为了与之相适应,调整的结果就是水池体量的增大。大运河的端部及中央,设有扩张的水池,人们从轴线角度看,它并不会让人感到无所适从。从透视学角度看,倘若不将其扩建,从人的视点看就十分不引人注意。凡尔赛宫是个有高差坡度的区域,轴线也是有高差变化的,因而从高处看底下的大运河,会觉得大运河异常突出,这是宫殿道路和运河的灭点不相同而导致的,但站在运河的一侧向宫苑望去,由于2 000多米的长度限制,一切风光就全被聚集到一点。6 结语凡尔赛宫的建成,是法国民众劳动的成果,同样是当时法国经济技术实力的体现,严整对称的规划体现了当时思想方面高度的集中和统一,几百年来这种设计思想一直延续至今为体现专制权力,整个宫苑占地大,体量规模大;设计轴线十分明显,以主轴线控制整个宫苑,在轴线和道路的节点上多采用小品雕塑和喷泉进行装饰;在水景使用上丰富灵活,喷泉数量多,具有文化内涵。后来,凡尔赛宫的这种设计风格被其他国家的国王争先效仿。历史上,凡尔赛宫主要供皇帝游乐住宿使用,现作为游览参观景点作为历史遗产,部分区域被改造为学校宿舍。宫苑为国家所有,但维护成本较高,为了进行保护,部分区域被出租。凡尔赛宫的设计建造带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要学会创造广场空间在广场中通过使用在轴线外的丛林园,将空间分割或联系起来,保持其私密性或体现其独立性,设计时可以利用中轴线作为对称布局的重点。二是要灵活使用“水”水既可以作为单独的欣赏景观,如雕塑喷泉、运河,也可用来分割空间,以达到强调轴线的目的。通过使用“水”,可以使固定的轴线显得更加灵动,并增加园林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