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PPT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道路。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领域,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真正主体。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特征。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要求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就是要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使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就是要从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等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和运用国内外的法治经验,研究和解决中国的法治问题,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思想理念,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是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的深刻阐释和全面部署。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具体来说,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注重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立法中,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体系;在执法中,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司法中,要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注重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通过教育、宣传、普及等方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规范,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在教育方面,要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在宣传方面,要加强对社会道德模范的宣传和表彰,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普及方面,要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3. 坚持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坚持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原则。一方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坚持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原则,才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4.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的原则。一方面,要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和德治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坚持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的原则,才能实现法律约束和道德自觉的有机统一。总之,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规范。只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