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PPT
《健康中国2030》是新华社播发重磅文章。文章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以下为文章全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
《健康中国2030》是新华社播发重磅文章。文章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以下为文章全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全民健康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健康素质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预防控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居民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慢性病患病、失能、死亡现象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坚持预防为主,针对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确定干预策略和防控行动方案,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推进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积极控制高血压,对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继续实施脑卒中防治工程。逐步扩大高血压患者免费服药覆盖面。积极推进心血管疾病防治工程。推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科学预防干预。实施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200人/10万以下。2. 癌症防治行动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早诊早治、多学科联合诊疗。继续实施癌症防治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优化防治策略,加强癌症综合防治和康复。落实农村癌症筛查及救助项目。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和资源整合,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重大专项等推进癌症防治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到2030年,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和预防。建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及诊断体系。加强慢阻肺高危人群筛查干预与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开展呼吸康复工作。实施城市慢肺功能早期筛查干预计划。到2030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以下。4. 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加强糖尿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强化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建设。开展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筛查,促进糖尿病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加强糖尿病综合防治和康复。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标化死亡率下降25%。5. 传染病及地方防控行动实施传染病及地方防控行动,全面落实传染源管理措施,有效保护易感人群。继续实施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结核病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到203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上升到95%以上;5岁以下儿童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到10%以下;艾滋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发病率低于0.1/10万);结核病发病率降低20%。6. 精神疾病防治行动实施精神疾病防治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精神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7. 中医养生保健促进行动实施中医养生保健促进行动,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中医健康干预措施,开发中医健康养生服务产品。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独特优势,提升老年人、妇女、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覆盖率。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彰显。8. 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把妇幼健康作为全面健康的基础性工程,将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儿童健康全程管理等整合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力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各省(区、市)建成至少1所省级妇幼保健机构、3至5所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提升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水平。到2030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和9.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以下。9.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基本实现学校卫生服务全覆盖。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有机结合、生理与心理协调发展的健康教育模式。到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到25%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10.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高全民的健康知识和行为素养水平。围绕日常生活行为,针对健康影响因素确定普及内容,制定健康行为规范。完善国民营养计划和营养监测方案。开展示范健康单位和健康社区创建活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文化知识,传播卫生防病知识。到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