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岁月》艺术鉴赏PPT
《艰苦岁月》展示《艰苦岁月》是潘鹤创作的雕塑,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潘鹤先生创作于1957的雕塑《艰苦岁月》是红军题材美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原型是在海南岛...
《艰苦岁月》展示《艰苦岁月》是潘鹤创作的雕塑,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潘鹤先生创作于1957的雕塑《艰苦岁月》是红军题材美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原型是在海南岛母瑞山艰苦斗争岁月中的琼崖红军。作者及背景潘鹤,别名潘思伟,广东南海人。中国著名雕塑家、书画家,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56年,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为了庆祝建军三十周年筹备美展,向全国个别美术家征集作品。下达给潘鹤的创作任务是用油画表现第四野战军解放海南岛的辉煌战果。潘鹤接到创作任务后,到海南岛进行了实地采风。潘鹤采访了琼崖纵队的主要领导人冯白驹,听他讲述红军坚持斗争的故事。经过反复思考和求证,潘鹤根据当时琼崖纵队在母瑞山上的一个生活细节,构思了一位老红军给一位小红军吹笛子的场景。他凭借扎实的雕塑功底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仅用20多天就完成了这件雕塑作品。《艰苦岁月》的美1、现实主义《艰苦岁月》遵循了现实际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对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坚持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并真实地表现艺术家主观世界的情感。《艰苦岁月》以大的起伏造成丰富动人的神态,真实再现了战争年代中的红军战士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雕塑家内心对战士们的情感,对未来的希望的向往。2、浪漫主义艰苦岁月》又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想化的加工,提炼,以特定的情节理想的描写,塑造了理想化的对象,战士们形象生动,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渴望,坚定了革命战争必胜的信心,战士们面对艰苦的生活,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苦中作乐、充满了幻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作品又极具诗意性。3、创作技巧潘鹤先生具有高超的创作技巧,《艰苦岁月》中两位红军战士的形象刻划,栩栩如生,老战士的面孔上那种由于饱经风霜和长期战斗生活,由于常常深思而显得特别深刻的绉纹,一双只有长年繁重的劳动才足以磨练成的那样粗大的手,穿着一身破旧的军装,虽然精瘦却显得十分有力的筋骨,显示出老革命者的不平凡的生活,表现出一个老红军的性格美。少年那种信赖而亲密地倚在老战士的身边,仰首瞩望着远方的姿态,入神地倾听着,像是已进入一种美好的遐思的表情,都明确地刻划出一个年轻的革命战士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4、形式结构从形式结构上看,雕塑家通过一老一少年龄的对比,沉着老练和天真幼稚,性格上的对比,一个吹笛情真意切、一个聆听凝思遐想,形成动态和情绪的对比,老少两人坐的位置,一高一低,在构图形式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连笛了和步枪的摆放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艺术家用富于流动感,质朴带有涩味的手法,塑造出艰苦环境中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征的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艰苦岁月》这件具有生活抒情诗般风格的艺术作品,陶冶了人们积极向上的高尚的情操。总结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艰苦岁月》将红军在革命斗争中的“苦”与“乐”熔铸一体,既反映革命斗争的严酷,又体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成为艺术经典,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