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来历PPT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即表示最炎热的夏天。大...
大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7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即表示最炎热的夏天。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的来历大暑这个节气源于先秦时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里的“暑”就是指炎热的意思。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事活动中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大暑节气处在三伏天里中伏阶段,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开始从水生到陆生,从水域迁徙到陆地;天气开始闷热,土地变得潮湿;在这闷热潮湿的环境下,时常会有大雨出现。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现代仍有喜静待在家里,保持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同时仍有饮食调理身体习惯,一般为消暑和清热解毒相结合。大暑的习俗饮伏茶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村里如果有人生病了,便叫赤脚医生来给出个方子,然后就到附近的药铺抓几服药回去煎服。而每年最热的三伏天这一段时间(或吃药或煎汤),家里人会提前到药店或野地采些草药回来(或煎汤或晒干备用),供人们免费享用。这中草药煮的茶水有清凉、祛暑、滋阴养肺等功效外还有治疗轻度中暑、咳嗽、咽喉炎等良方(夏枯草就有清肝明目、治高血压的功效)。这伏茶既能防暑降温、又能治疾养生、经济实用、方便易行,所以伏茶也一直流传至今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民谚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茎叶晒干后可以解暑,这仙草冻和烧仙草更是消暑神器吃荔枝、羊肉和冬瓜等“斗暑”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性五味”之分,即寒、热、温、凉四种性质,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不同性质的食物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夏季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说,“从营养学角度看,机体在夏季的新陈代谢旺炽,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足时机体就主要靠蛋白质来供应能量弥补不足。”所以应适当地吃点鸭肉、兔肉、河蟹、泥鳅等含蛋白质丰富且又性味偏凉的食物送“大暑船”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大暑船”是一种用来祈求平安消灾避祸的大型木船。其造型类似旧时的大木质渔船模样:船身朱红彩漆;船头雕绘色彩斑斓的龙头鱼身图腾;船舱两侧竖立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斗大的红字;船舱内供奉着“五谷帝仙”“神农氏”神像;船顶树着米筛大小五色凉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