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会:《伤逝》PPT
作品背景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
作品背景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译作《傀儡之家》或《娜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它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1918年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 ,胡适创作了独幕剧《终身大事》此后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白薇的《打出幽灵塔》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被称为“娜拉剧”1923年12月26日鲁迅往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演讲,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1925年;他又写下了短篇小说《伤逝》故事简介主要讲述了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认识涓生后,便不断地拜访他,听他讲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深受其影响,并与之相恋。之后,子君又坚决地对涓生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接着,与涓生一起寻住所、筹款子,并不顾亲朋的反对而同居,建立小家庭。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务之中,他们的爱情也未能“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不久,涓生为当局所辞,他们便生活无着,涓生对子君的爱情也随之消减以至最后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说出,只好外出躲避。迫于生计,子君宰吃了所饲养的鸡,放掉了所喂养的狗。最后,涓生对子君坦露自己不再爱她的真实想法,她便被其父亲领回了家,并在无爱的人间死了。当涓生得知实际上是自己说出的真实导致了子君的死时,他追悔莫及,于是,长歌当哭,凄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写下这篇手记,为子君送葬。总过程:相知——相爱——蜜月——生厌——厌倦——厌恶——摆脱人物分析子君这一人物表面上是独立自我的女性,有足够的勇气与封建礼教抗衡,选择自己的爱情道路。但却止步于爱情,没有追求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成为真正独立自主而活的女性,这一形象代表当时社会处于传统保守向开放独立的过渡阶段的矛盾涓生有着明显的男性自我主义,作为知识分子,既向往和子君这种“独立女性”的爱情,但却在封建礼教的阻力下频频显示出软弱、自私和逃避。在困境面前,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对方,甚至希望对方主动来掩盖自己的自私和逃避。涓生不懂珍惜眼前的美好,在得知子君悲惨结局后也想通过“写下悔恨”,让自己的内疚能减轻一点,“向着新的生路跨过去”艺术特色作品采用了手记的形式和诗意的语言通过涓生的内心独白,淋漓尽致地抒写热恋中的深情、新婚后的喜悦、失业后的惶恐、感情濒干破裂时的痛苦、分手后的绝望以及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愤的心境,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感情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形神兼备小说对涓生的刻画,主要是采取心灵自剖的方式表现他的内心世界及其感情变化过程。对子君的刻画,多通过对她的神态、动作、细节描写,尤其是神态描写。通过对子君不断变化的眼神的描写,来表现她的内心变化。作品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对阿随弃而复归的细节描写,隽永感人;对子君离开时将全部生活材料——盐和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和几一个铜元“聚集在一起”,“在不言中,教我借此去维持较久的生活”等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凄惨,读到了子君对涓生那份难以割舍的真挚而无言的爱。借景抒情作者写道:一年前两人相恋时,子君就带着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一房一房紫白的藤花。一年后,依然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板床,这样的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但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却全都逝去了。作者写出了人去楼空的空虚与寂莫。(五)主人公的悲剧根源社会原因·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礼教和传统偏见的冷酷、残忍·家长的威严和旁人赛过冰霜的冷眼·压制人的自我和个性。经济原因·“贫贱夫妻百事哀”·忙碌在求生的道路上,两人的爱情也渐渐变质·女性在追求婚恋幸福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获得人格上的经济地位的独立,爱情才能有所依附,否则美满的爱情只能是空幻的愿望。个人原因·性格弱点和缺陷。·婚后的空虚、狭隘、 怯弱、庸俗-·涓生的自私与软弱·个性解放思想(子君是从婚姻自主的肤浅意义上,涓生是从为我的极端意义上)启发鲁迅一生虽只写了一篇关于爱情的小说,已足以给我们揭示了真正的爱情价值观。我们应当沉思,尤其是我们教师这一类的小知识分子在对待爱情时更应该做一番冷静的思考,否则子君与涓生的悲剧说不定会从我们这些人身上重演。“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文人还是平民都赋予她新鲜的血液,使之永远的年轻美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固,二者皆可抛。”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