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云游记—保定冉庄地道战纪念馆PPT
很少有人知道,地道斗争起源于蠡县蠡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并创造性地开展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地道斗争,为抗日战争的的最后胜利做...
很少有人知道,地道斗争起源于蠡县蠡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并创造性地开展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地道斗争,为抗日战争的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8年底,日寇占领蠡县县城,并不断四出进行扫荡,屠杀抗日军民,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案,抗日环境空前残酷,为更好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地道斗争便应运而生。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当时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的县委书记王夫指示,选基础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条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连、敌人来时便于躲避。后来,经过县委决策,在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的各抗日村镇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地道斗争的发展,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防守到能守能战、攻防结合的过程。蠡县利用地道打胜仗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周围各县,高阳、清苑、安平等也开始这样的地道斗争。其中冉庄地道战就是最出名的。冉庄地道战遗址介绍1地理位置冉庄地道战遗址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冉庄村,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北距北京140公里,南距石家庄130公里,距天津150公里,距京港澳公路清苑出口19公里,建有区级旅游专线可直达。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开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扩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遗址整个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区为26万平方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冉庄地道开挖,初期仅是村民为躲避敌人的残害,自发地挖了单口洞用于隐蔽防身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冀中区党委明确指出:冀中要开展地道斗争。对挖掘地道的组织领导、技术规模等问题均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就此展开,地道战从此诞生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冉庄开始扩建地道,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在6万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千米,挖封锁沟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3结构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在抗战时期全村450户,当时地道口405个,其中用于作战的地道口30个,通往外村突围的地道口3个,其他地上地下各种作战工事140处。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最宽的地方也只能勉强同时通过2人。地道设计巧妙,构造复杂,设施完备,设有指挥部、储粮室、休息室、陷阱和厕所,并装有照明灯和路标,地道的出入口灵活多变,多设在墙根、牲口槽、炕面、锅台、风箱、井口等处,地道还与水井相通,既通空气又可取水。地道四通八达,高房工事、地平堡、小庙、碾子、烧饼炉、墙体等做成工事和掩体,都由地道连接起来。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一座设施完备、隐蔽性强、能功能守的地下长城。4特点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望,又能射击和拉雷。工事具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的特点;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形成了“天地人”三通,构成了房顶和地面、野外和村沿、街道和院内纵横交叉的火力网,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走进纪念馆文物遗存冉庄地道战遗址保留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原貌和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纪念馆馆内藏有革命文物5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革命文物4件,二级革命文物17件,三级革命文物77件,另有辅助展品205件(套)及照片、图片130幅地道工事冉庄地道战遗址地道内各种地下设施共有23种,256处之多,如地下指挥部、储粮室、兵工厂、水井、翻板、卡口、双层地道、翻眼等地下兵工厂抗日战争时期,冉庄民兵为了解决弹药不足的问题,自己动手建立起地下土兵工厂。分工主要有锻轧组、铸造组、机加工组。锻轧组以烘炉为主,锻造打制大刀、长矛、土枪及各种武器配件。铸造组通过利用废铁等铸造地雷、手榴弹。机加工组用土旋床加工地雷、手榴弹把柄等木制配件,还用来加工制造镗床、土枪、火枪筒等武器零部件双向地道冉庄地道网中有一条双向地道,这条地道内有两扇可以活动的门,可以将地道关闭,通道两端有翻板陷阱,敌人到了这里就如同进了囚笼,叫“堵住笼子抓鸡,关起门来打狗”翻眼翻眼是地道内的一种防御设施。翻眼有两种,一种是向上翻的,另一种是向下翻的。向下翻眼可以用来防毒气,因为毒气比较轻,只向上走。而且它还是地道内一处防御设施,当敌人进入地道,民兵可以在口上进行攻击。卡口卡口是地道内的一种防御设施,因为它比较矮小,如果敌人放毒气或放水,民兵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口堵上,将地道隔离。水井冉庄有一眼砖砌水井,它是通往地道的13眼水井之一,做地道内排水、取水、通风之用。电影《地道战》中,日伪军抽水灌地道,地道内民兵群众又让水流回原处,即拍摄于此。奖旗奖旗,国家一级文物。冉庄地道战数次战斗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清苑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将冉庄公布为“抗日模范村”,并发给奖旗一面,奖旗由原民兵副队长梁连恒秘密保存,直至1959年建馆,梁连恒将此旗捐献给冉庄地道遗诗《从戎赋》,国家一级文物。《从戎赋》是张森林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参加抗战时所写,后由梁连恒保管。1961年梁连恒捐献给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就义辞》,国家一级文物。《就义辞》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张森林牺牲后,高志等人用清水洗其身时,从他的内衣袋中发现了该诗稿,高志收藏,到1961年捐赠给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冉庄地道战英雄人物1张森林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于冉庄。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张森林调任区委书记兼清苑县大队政委。他指示冉庄村干部带领游击组骨干及群众,先后挖了供区、县委干部和群众用以隐身、藏物、藏粮的秘密洞穴,为后来的16千米地道网,奠定了初步基础。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农历三月初八,张森林牺牲2李连瑞1921年,李连瑞出生于冉庄的地主家庭。在旧社会,富家子弟结婚较早,所以父母就早早的为他婚配本村一姑娘,名唤张云,在婚后生下一女,名翠芝。1937年卢沟桥的一声炮响,华北沦陷,无数同胞伤亡,这一切,李连瑞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决然的投身到抗日,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区委工作,任宣传委员。1942年冬,连瑞只身一人,带一只手枪,子弹数十发,到东孙庄进行抗日宣传,组织抗日力量。不料他的行踪被日军得知,敌人包围了整个庄。连瑞坚持与敌人枪战多时,数枪,血染布衣,当他发现子弹用尽想越墙突围时,被敌逮捕,逮捕后敌人强制性的让他游街三趟,直至血流将尽时,他依然骂不绝口:“中国人你们是杀不完的!”“誓死不当亡国奴!”连瑞的肠子被日军的刺刀挑出肚皮外,壮烈牺牲,年仅21岁。补充1榆木炮,国家一级文物冉庄村民把大榆树柁挖成洞,外面用铁丝捆紧,里面放上炸药、石块、铁球等物,用来轰击敌人2古槐一说,明代山西移民至冉庄,行前眷恋家乡,自洪桐县老槐树下取树种埋至新的家乡,冉庄街头种植成树。另一说,冉庄正式建村于唐,古槐于建村时所种。1965年拍电影《地道战》时,古槐枝叶仍现生机,至20世纪70年代才最后枯死四 价值意义影视作品电影《地道战》中“高家庄”的原型就是取材于冉庄地道战遗址。《烈火金钢》、《平原游击队》等多部电影中的许多场景也是在此拍摄的。文物保护1959年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建成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建成1994年8月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1月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1996年冉庄地道战遗址进行较大规模的修复和建设,在原有保存2000多米地道的基础上,又修复旧地道400余米,并同时修复、复原了地下兵工厂、地下储粮室、抗日村公所(吕正操司令员收编联庄会旧址)、保定城市工作委员会(九地委城工部)、冉庄抗日武装委员会等旧址1997年6月冉庄地道战遗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9月冉庄地道战遗址被河北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4年清苑县成立“清苑县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暨清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文化、公安、计划、环保等24个县直部门2005年8月16日国家文物局下发“文物保函[2005]915”号文件,对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编制的《冉庄地道战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做出正式批复。《保护规划》中包括冉庄地道战遗址文物整体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纪念馆迁建三大工程,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文物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06年先后实施2008年10月15日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动工,新馆馆址位于保护区外、冉庄村南九龙桥西南侧2010年8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馆竣工,并于同年9月2日正式面向游客开放2014年8月24日冉庄地道战遗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6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冉庄地道战遗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 冉庄地道战遗址为抗击侵略者,为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