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物设计赏析PPT
长信宫灯中蕴涵着我国古代设计智慧和造物理念,它完美地将美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并达到装饰性与实用性和谐统一的设计之美。汉代青铜雕塑的精品佳作长信宫灯的造...
长信宫灯中蕴涵着我国古代设计智慧和造物理念,它完美地将美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并达到装饰性与实用性和谐统一的设计之美。汉代青铜雕塑的精品佳作长信宫灯的造型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璀璨夺目。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长衣,衣袖宽大。她面目端庄清秀,神情恭谨,表现出一个下层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铜器经过鎏金工艺处理后,不但表面金碧辉煌,而且对于铜器的保护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件长信宫灯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如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就是最好的见证,可见古人的冶炼铸造和防锈腐蚀技术之精湛和高超。总而言之,长信宫灯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器型结构的科学精巧(一)功能与仿生形态的完美结合长信宫灯将使用功能与仿生形态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宫女的左手托住灯座,右臂上举,右手提着灯罩,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袖口变成了灯罩。而右臂实为烟道——以手袖作为排烟炱的管道,烟尘经右臂导引进入中空体腔,在循环过程中达到降尘除烟、净化空气之功能。灯盘中心有一钎可插蜡烛,使火烛能比较稳固地固定在灯座上,避免火烛使用过程中的侧倒(二)尺度设置的科学人性长信宫灯的尺度设置非常科学人性,其通高约48厘米,人高约44.5厘米。在精致的灯座上面置有灯罩,灯光从一侧照出,与人们跪坐时眼睛的视线基本适宜,便于人们的照明需求和使用,非常符合现在的“人体工学原理”,科学而人性。灯火映照下的朴素灿烂的长信宫灯把灯、人、环境氛围、心理感知等的关系和维度进行了绝妙的处理。符合体验式“感官设计”理念所倡导的主张和标准(三)分件铸造套合,便于清洗维护长信宫灯采取分别铸造,然后合成一整体的方法。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分上下两部分)、灯盘和灯罩六个部分套合组装而成,灯盘、灯座及执灯宫女的右臂处可拆卸,头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各部分之间的拆卸套合简单方便。灯盘可转动,灯罩可开合。这种结构设计便于拆卸、携带和组合装配,使用后清洗烟垢,修缮维护,也都极为方便。(四)光热效应的巧妙处理长信宫灯的形态结构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似以衣袖在挡风,但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这种结构处理巧妙地利用了热循环原理,当火烛点燃时,热空气裹挟着未充分燃烧的烟炱灰烬,随着油面的上升和热气流的挥发,顺着虹管烟道进入中空的体腔,体腔内较大的空间疏散了一定的热量,并使对流速度减缓。烟炱中的尘粒在这个过程中开始逐渐沉积,达到了降尘除烟之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此灯虽有单烟管,但灯体底部有大孔,对气压可起调节作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从灯罩口和底部补充进来,冷空气又充分助燃火烛,加强了空气对流,使燃烧更充分,增高了温度,增大了发光强度,提升了照明的光热效率。从光学方面来讲,长信宫灯已有反射和聚光的装置——灯罩,由灯罩的开合来调节灯光的亮度与照射角度,解决了控制光照度的问题。汉代人文思想的反映呈现长信宫灯强调功能与仿生形态的结合,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功能与装饰的高度统一,反映和说明了汉代造物思想的转变和发展,是儒家“文质彬彬”思想的具体表现。它以实用科学的结构、美观的造型代表了汉代造灯艺术的最高水平,又以特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价值为世人所瞩目。其为后世设计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设计实用性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长信宫灯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被认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设计构思。其既可作为实用的照明工具,又可作为精美的室内陈设,这是中国古代灯具史上相当大的成就,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长信宫灯是把美与实用性和科学性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的典范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