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重要地位PPT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区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耶路撒冷区的首府、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的圣地。耶路撒冷的历史耶路撒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下为部分历史:早期历史耶路撒冷地区的居民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而最早成为耶路撒冷居民的是闪米特语族的希伯来人,当时叫耶布斯人,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以前。犹太人时期犹太人(希伯来人)于公元前10世纪建立了以色列国。在古代以色列国王大卫(约公元前1000年)在位时期,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基督教时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在公元30年左右耶稣在耶路撒冷传教布道并进行一系列神迹的传说。在耶稣被钉于十字架后,圣殿在363年和407年遭受了两次主要的毁坏。在第一次罗马帝国被汪达尔人摧毁后,基督教成为了国教。穆斯林时期穆斯林认为,公元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避难到麦地那(即“希吉拉”)后,穆斯林们认为是继麦加时期后伊斯兰教的新纪元——“麦地那”纪元。而根据《古兰经》中有关先知夜行登霄的记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率领门徒从麦地那迁到耶路撒冷作过一次夜行,故有“夜行”一说。自此之后耶路撒冷为伊斯兰教徒朝觐圣地之一。公元638年,哈里发欧麦尔第二世攻占了耶路撒冷并把它作为阿拉伯国家的一部分,在原先的圣殿处修建了第一座大清真寺。自此,麦加取代了耶路撒冷作为穆斯林礼拜朝向的“天房”地位。耶路撒冷的地位和意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政治争议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并宣布该市(包括老城及其余部分)为以色列的“首都”。1980年7月24日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并把全国各地的政府机关、全国犹太人组织及全国教会迁入老城;同时扩大老城区范围,并在老城区建立国家机关(对外国人办手续和宗教事务)及商业街,扩大以色列占领土地的居住犹太人的区划面积;通过行政区划及宣传,使其“犹太化”目的明显突出出来。在此期间,“犹”、“穆”分离越来越明显、矛盾加深了,“无身份证阿拉伯人”(实际为持有犹、以双重国籍人)随之而越来越多;长期奋战在同一宗教祭坛上的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亦已变为对立的两个民族;至今国际社会仍然没有承认以色列的行为。当前随着巴以和谈的进展,以色列也已作出让步:将把一些阿拉伯人赶出老城并把老城内一些伊斯兰教建筑拆除;同时允许一些阿拉伯人返回老城重建他们的家园;并允许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等人在耶路撒冷建立办事处;国际社会已承认了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的地位等。但是仍存在一些障碍阻碍着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关系的发展和民族矛盾的解决。宗教意义耶路撒冷对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都具有重大意义:犹太教犹太教认为耶路撒冷为大卫王的都城,是神圣的地方;犹太教的圣殿是民族和信仰的中心;为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所向往的地方;也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圣城”基督宗教基督宗教认为耶路撒冷是主耶稣被钉于十字架的地方;也是主复活的圣地;故深受世界各国信徒们的仰慕和向往,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和“苦路”(又称“主哭坡”)仍为教内各派举行礼仪(弥撒、婚庆、瞻仰、追思等)及瞻仰的重要场所;在世“信徒”(尤其各地派主教等),不论是巡回各地或去梵蒂冈罗马教皇那里举行礼仪或朝拜时,都要先去耶路撒冷的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