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PPT
裕固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下面将详细介绍裕固族的历史、文...
裕固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下面将详细介绍裕固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历史裕固族是古代西域回纥后裔与内陆汉人融合形成的中国北方古老民族。其先民原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域,自唐朝会昌二年(公元881年),甘州回鹘最后一任可汗曾率众千里来长安朝贡,被唐德宗册封为张掖郡公,后甘州回鹘被黠戛斯所灭,甘州回鹘残部和部分唐朝境内的昭武九姓胡在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左右与当地汉人融合而形成。在明成化五年(1469年),河西的裕固族大部分已转行于农业。明代中叶时,有24个“家”(包括4个寺院和“二居由呼”,即黄头和青头两个部落的20个村庄)。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由于当时“东察罕兔鲁儿地面”(即今高台县境)发生了“数十年不之有”的大洪水,造成土地毁坏,草场荒凉,一部分东迁至金塔县境,改游牧为定居农耕;另一部分南迁至酒泉南山等地,仍以游牧为生。文化语言裕固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及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据统计,能使用现代裕固语进行交流的人已不足千人,且多局限在裕固族互相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有关裕固族语言研究主要的有两本专著:一是东乡族的保安族的语言简志(民族出版社)。二是崔明昆著的《裕固族东部裕语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从时间上说,前者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初;而后者则在2003年出版。从内容上说,《简志》记录的是以东乡语为代表的裕固语北部方言;《东部裕语研究》记录的是以保安语为代表的裕固语南部方言。文学裕固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内容大多反映本民族的历史、生活和风土人情,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以长篇史诗《萨娜玛可》最为著名。它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老传说,是口述文学中的珍贵遗产。这部史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叙述了天地、山川的形成和生命起源的过程,讲述了勤劳善良的小伙子萨娜玛可与穷苦青年牧羊人成婚并生下儿子多什则达拉。最后父子双双变成祁连山和焉支山的故事。它是一部用优美的民间语言创作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国内外。歌舞裕固族的民间歌谣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动听。著名的有《西至哈至》、《接新娘》、《摇篮曲》等。民间舞蹈有《走马舞》、《护林舞》、《牧羊舞》等。在肃南县康乐乡建有集文化、娱乐、体育为一体的“康乐体育馆”,为各民族群众提供活动场所。习俗裕固族的岁时习俗主要有春节、五月节、六月节、中秋节等。节日里通常举行歌舞活动和赛马比赛等。新婚夫妇还有专门的礼仪节:新娘出嫁后三天要回娘家,男方要隆重地派车去接,女方家也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表示欢迎,还要设宴盛情款待来客。新娘回婆家时男方要送一对骆驼给女方父母以示谢意。另外,裕固族还有许多禁忌习俗:如忌食猪肉、狗肉等;忌用单只筷子进食;忌用盆和桶倒剩饭;不能将水倒入饭中等等。社会生活居住历史上裕固族多以畜为主,因而所住房屋多数是用牛羊毛织成的帐篷——尧尔达日克。其居住地常处于移动不定之中。建国后随着定居范围的划定,裕固族人民才住上固定的房屋。现在裕固族牧民多居住砖木结构的房屋或土木结构的平房。饮食裕固族的饮食以牛羊肉、酥油为主食,也有面食和蔬菜。主要食品有奶茶、酥油糌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