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诗派PPT
新月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时多是胡适为主),后期以徐志摩为中心。...
新月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时多是胡适为主),后期以徐志摩为中心。主要成员包括:林徽因、梁实秋、王赓、陈梦家、方玮德、刘梦苇、蹇先艾、孙大雨、朱湘、饶孟侃、刘大白、吴芳吉、石评梅、何湘君、狄珊、常乃超、张荫棠、余天遂、傅东华等等。名称由来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五四”以后十年是新月社活动的时期,其前身是1923年北京的一个非正式的文学团体新月社,它由一些与梁启超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所组成,其中主要的是一些从南社分化出来的诗人,如徐志摩、胡适、林徽因等。这一时期,他们的主要活动是与南社诗人唱和,出版了一些刊物。1926年3月16日,徐志摩等创办《晨钟报》,由徐志摩等主编。1928年3月,由徐志摩接编完成第五期的《晨报副刊》,并更名为《新月》。同时这一时期他们与新月社一批海外的学人通过书信保持联系,海外组由闻一多任组长。1929年春,胡适因公赴美国,在该国宣传“不关政治的主义”,受到美国学者的欢迎。在美期间,他更加深了与这部分海外学人的联系并通过他们中一些人与国内学界沟通,之后他们在新月社基础上组织新月社俱乐部。1929年6月,《新月》杂志创刊号发表梁启超的通信《给孩子们》,正式打出“新月”的旗号。同时该刊发表陈梦家的《新月诗选》、储安平的《纪念泰戈尔》以及徐志摩翻译的泰戈尔长篇小说《沉船》(以上均由新月书店出版)等一系列著作,迅速巩固了新月社这个团体。《新月》共出七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停刊。前期活动及主要特点前期活动 新月诗派的诗歌主张大多渊源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作与理论,同时也兼受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和“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经验,形式格律化、结构匀称、每节大体保持着整齐和谐的音律和结构,采用有规律的排偶句式以及叠句等,诗调既整饬又和谐。他们反对诗歌的纯散文倾向和“欧化”倾向,认为这两种倾向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他们主张:与其质朴而低陋,不如雕凿而反高雅;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诗歌要带一点神秘意味,带一点异国情调;要在诗歌艺术上刻意求工。这些主张也贯穿于徐志摩及闻一多等人的创作之中。前期新月诗派注重格律诗的写作和中外诗歌的译介,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面较狭窄,情绪较为低沉,“始终没有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一致”,更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新的风格”。主要特点 前期新月诗派诗歌的主要特点:第一,在格律方面完整地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套新的具体整齐划一的诗美原则和创作原则。(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中这也是一个具有集大成创造性的原则。)第二,自觉追求诗歌喷射式的可感性。第三,恰切地使用比喻。第四,注重写实性的情感表现第五,借用西方象征主义流派的象征性手法丰富了中国新诗的表现手法。第六,吸收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创作。第七,在散文入诗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尝试。第八,在中外民歌尤其是有声有色富有情味有意境的民间情歌方面取得了经验(主要是从当时所谓的欧化的朗诵诗体)。这一阶段的作品主要包括:《采莲曲》、《再别康桥》、《残春》、《消息》、《云游集》、《猛虎集》等。后期活动及主要特点后期活动 新月诗派的活动时间主要是在1927年之后。这一时期闻一多对现实政治十分关心,对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感到失望愤慨。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