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言的分布及历史PPT
中国方言的分布和历史非常复杂,下面简述了一些主要方言的分布情况以及历史演变。 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在长江以北汉族居住,长江以南、镇江以上、...
中国方言的分布和历史非常复杂,下面简述了一些主要方言的分布情况以及历史演变。 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在长江以北汉族居住,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为止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角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西北一带。北方方言的语音有三大特点:一是古入声字在演变中全部归入普通话阴平,二是古非、敷、奉母字在演变中全部变成普通话的f声母,三是古全浊声母字在与古全浊入声字相遇时,全部读成相应的浊声母。 吴方言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也称浙江话、江南话。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崇明、南通(部分),启东、海门、靖江等县,以及浙江省绝大部分地区。吴语保留了中古汉语的较多特点。吴语声母数量较普通话为多,上海声母共有26个,保留了古汉语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而普通话里没有入声韵尾的阴入和阳入。在形成的过程中,吴语的语音起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趋向简易化,另一方面又发生了一些音变。吴语的词汇则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许多特点。如《诗经》中的许多用词和赋雅于俗的词语或方言俚语,以及AABB式重叠形容词等。 湘方言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也称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除西北一带)。湘语分为长益片、衡阳片、娄邵片、辰溆片和永全片。湘语内部的一致性较强而与北方官话不同。如古入声字在湘语多数地方都读喉塞音,在非声母后的次浊入声都转为阴平;长益片、娄邵片在曾梗摄主元音有失落现象等。但另一方面,湘语内部的差异也很大。 赣方言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也称江西话。分布在江西省(东北沿江地带及南部除外)以及湖北省东南一带。赣语共同特点是多送气音。除抚州地区外,都无唇齿辅音的f-;赣语客家话保留了古三套入声韵完整系统;赣语在古入声字韵母方面也表现出与吴语、湘语、粤语的相似性;赣语客家话和大部分官话一样没有入声韵尾,但是保留了入声韵尾的流摄(走摄)。 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湖南、四川的一些地方,包括广东东部和北部(客家最集中的地方)、广西昭平县(两广交界)、贺县(现在贺州)、广东西部的罗定(古代苍梧广信的属地),及湖南与四川交界一带地方;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客家人从原籍迁至他地时,一个整体并未分散,注重团结的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客家文化),客家话也就自然地形成了一种语言,同时又因为各处迁徙的目的地的语言与其原属的语言不一样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语言互染使得客家话在不同地方发生了一定变化,因此客家话内部的差异相当大。 粤方言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也称广东话或粤语。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的东南部。粤语的语音特点包括:古全浊辅音声母在粤语中一般为送气清音;粤语中保留中古汉语的全浊辅音和次浊辅音声母;粤语中两套鼻音韵尾消失一套(m尾),另一套(n尾)部分保留;粤语的声调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入声调类;在古入声消失的官话中,粤语的入声调类却完整地得以保存下来。 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的南部,广东东部的潮州、汕头一带,以及海南省的部分地区、台湾省大部分地区。闽南语的语音特点包括:古全浊辅音在闽南语中除部分喉塞音外其余均变为送气清音;闽南语保留了许多古代声韵母;闽南语的韵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