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天门PPT
天门市,古称竟陵,湖北省辖县级市,由湖北省直辖,孝感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长江中游北岸。以下是关于天门的一些介绍:历史历史文化天门是史前文...
天门市,古称竟陵,湖北省辖县级市,由湖北省直辖,孝感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长江中游北岸。以下是关于天门的一些介绍:历史历史文化天门是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石家河遗址距今6500多年,为屈家岭文化时期的中心聚落遗址、且规模超出长江中游同期遗址群,证明天门地区史前文化的影响力在相当长时间内居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中心地位。建制沿革天门古时为泽国,先秦时期为云梦泽的一部分。春秋战国时期,因“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楚国在此修筑了现今世界上最早的军事屯戍城堡——天门城(遗址在今城区北郊)。自秦汉至西晋太康年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80年),天门县治设在杨林河口(时称“景龙”,又名“显陵”,城址在今竟陵街道古城堤),其间近600年。撤县设市1987年8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1988年10月15日正式成立天门市人民政府。1994年10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天门市列为省直辖县级市。地理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麓,南北最大纵距19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6公里;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气候天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分明,夏季最高气温达40℃以上,冬季最低气温在-10℃以下;年平均气温为16℃—20℃,大部分地区无霜期达到240—270天;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交通公路天门市境内公路交通发达,公路总里程达到351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34公里/百平方公里。有5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公路、沙公高速公路),5条国省道(347国道、240国道、234国道、106国道、338国道),4条城区到乡镇及乡镇之间已建成和待建的道路交通干线(城区至应(城)至监(利)公路、天仙一级路、中心港快速通道、城南快速通道)等干线交错纵横,是交通畅达的江汉平原交通枢纽节点城市。此外,过江隧道正在建设或者规划中。铁路汉江铁路桥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街道七屋台村附近。该铁路大桥桥长5.3公里,是天门市跨越汉江的特大型桥梁。该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为单线电气化铁路桥。该桥东接长荆铁路与汉丹线在仙桃支线交汇处的仙桃东站,西接焦柳线上的钟祥站和后襄河站。跨越汉江后接入长荆铁路与汉丹线交汇处的潜江站。是湖北省一条重要的横向运输通道。水运天门市内河航道里程总长273公里,其中汉江航道73公里。航运资源丰富,境内汉江流径长度达78公里,全市可通航水域近百公里。沿汉江上抵潜江、仙桃,下行至武汉、南京等地。现有通航河流6条,其中长江支流汉江境内流程78公里;流域性河流大富水、上天门河、汪场河等流程在5公里以上;其它河流主要有么屋台河、猪大河等;全市现有港口6个。 2018年全市货物通过水路运输量为77.8万吨,水路货物周转量3亿吨公里。主要运输方式为内河散装水泥运输。运输船舶总数达到389艘(其中:货船355艘),总吨位达到1.45万吨,总功率达到7.2万千瓦。拥有运输船员持证等级船员45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天门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9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