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牛图》作品赏析PPT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唐代韩滉创作的中国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作品为黄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唐代韩滉创作的中国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作品为黄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画作内容为我国古代著名画家韩滉(又作“韩滉”)创作的纸本水墨淡设色画《五牛图》,麻色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在画幅上不作过多渲染,但勾摹出盘曲而起的粗壮牛角和结构复杂的牛蹄,以粗壮有致的篆隶笔法写牛,呈现出沉厚老辣的笔致,深得后人赞誉。以粗壮有致的篆隶笔法写牛,呈现出沉厚老辣的笔致,深得后人赞誉。作品背景此件作品流传自唐代,作者韩滉。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京兆(西安)韩氏是西汉“文终侯”韩信之后代。但《五牛图》的作者是否就是韩滉,至今依然存在争议。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在避难的过程中,《五牛图》被劫出宫中流落到民间。1951年初夏的某一天,《五牛图》出现在北京文物市场,文物专家张葱玉一眼看出这幅画的不凡之处,便立即报告国家文物局。随后,《五牛图》被国家收购入藏于故宫博物院,自此之后被保护起来。画面内容《五牛图》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低头吃草,或引颈张望,或漫步前行,或蹭痒摇尾,形象生动逼真。其中一牛完全画出了转首正面的效果。中间一头牛最为庞大,首尾恰好形成正侧面站立的形象。另一头牛露出了全部的背面身躯和行走中回首的形象。这样的画面构造以及大小和方位的处理绝非随意而来。观者的角度虽然受到一定限制(观看视角要位于同一横截面),却因视觉焦点(最前方的正面牛)的移动而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变化和趣味。从右至左第二头牛恰好转到了侧面(近侧),在侧视中看到的主要是两个斜面的形状。中间一牛恰处于近处而占据了主要的视角空间。但这个画面同时将不同时间与空间发生的活动(包括五个对象的三个侧面)在单幅画面中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游走不定而又秩序井然的感觉。这样的处理方法并非写实而是以虚拟的方式来追求真实、创造想象中的真实和感受的真实。这种以空间分割与画面安排来塑造“对象”的立体空间感的手法,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艺术特色1. 透视《五牛图》在透视的处理上运用了散点透视法。画家把五头牛从左至右安排成行进的前后两排,前后两排的牛看似呈平行状态,但因为画家在构图上的巧妙布局和远近透视的运用,使两排牛前后之间产生距离感。2. 线条韩滉在画作中运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条来描绘牛的各个部位。例如,用粗线勾勒出健壮厚实的臀腿,又用精细的双钩来描写匀整疏密的皮毛、缰绳细如毫芒都能表现出来。尤其是那表现全正面的高隆的头颅和两只深深下坠的耳朵构成的极端透视很有分量感。腿与蹄的比例因透视缩得很短更为强化了这种分量感。腹部和臀部富于肌肉感的线条虽简单但有力度和弹性。通体以细笔粗线的对比和并组产生一种紧密坚实之感,不愧为大手笔。《五牛图》以高古游丝描精细入微地刻画出了五头牛的结构及丰采毕现的不同神态,并通过富于力感的线刻画出了富有弹性的皮肤纹理以及清晰可见的血管纹路等细节特征。3. 色彩在色彩表现上,《五牛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设色方法——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墨结合的方法进行绘制。画家在墨色之中巧妙地使用淡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