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义德PPT
杜义德(1906年4月3日—1980年2月25日),原名杜世安,四川南充县(今南充市高坪区)青居乡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
杜义德(1906年4月3日—1980年2月25日),原名杜世安,四川南充县(今南充市高坪区)青居乡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386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太岳纵队、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1956年起,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曾任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早年经历杜义德出身寒微,其父为有田产的贫农,杜义德从小就参加劳动,放牛、割草、干农活等。他读书时天资聪明,学习刻苦,从小学到初中都名列前茅。后入南充县立中学。革命生涯1926年夏,杜义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斗争(即“三会一总”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四川南充县九龙乡农民协会主席兼团支部书记,中共南充县龙门镇特别支部书记,南充县中心县委交通科科长、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兼军事部部长和中心县委组织委员。在“反对新军阀,不当替罪羊”的战斗口号下,在嘉陵江以西地区的反对军阀刘存厚的斗争中,杜义德组织农民自卫军与川北红军游击队紧密配合,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顽强战斗。1930年春,杜义德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同敌人作坚决斗争。1932年秋,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被中共四川省委派往川陕边区“剿匪”第一路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兼秘书处处长、组织部部长。他为扩大红军队伍,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后,历任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常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在河西战役中,杜义德机智勇敢地组织抢渡大河,并配合前线指挥员胜利完成了任务。他先后任抗日救国宣传团政治处主任兼地方工作部部长、方面军总部总兵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领各条战线的地方工作队和干部积极为部队筹粮草、送弹药和安置伤病员等项工作,为保障供给和部队休整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杜义德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随师主力东进太行山。他率部同兄弟部队一起进行了夜袭阳明堡机场、神头岭战斗和响堂铺伏击战等著名战斗。参加长乐村大战时负伤到后方休养治疗。伤愈归队后继任第386旅政治委员,奉命率部开赴太岳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并任太岳军区政治委员。到太岳区后,他协助薄一波等领导同志率领太岳军民开展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和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等运动;同时组建了由他兼任队长的太岳军区挺进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组建了太岳军区地委和专署;开办了军区教导团等。经过一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太岳抗日根据地得到了很大发展。1942年4月杜义德到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并出席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结业后留中央党校第一分班任党总支书记兼教委委员。解放战争时期,杜义德历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岳纵队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