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PPT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端阳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端阳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起源传说繁多且久远,闻一多先生在《端五节》开篇也说过:“想见古人对于在我们以自然现象为虐政的宇宙里,竟如何的感受兴趣。”故此不再列举各种传说,以免挂一漏万。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学术界对端午节起源的观点主要归结为五种:恶日说最初出现于《初学记》卷二中,《吕氏春秋·季夏纪》记述了蓄兰沐浴以去病疫的内容。南北朝时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把五月称为“恶月”。广为流传的是“五月初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谚语。历史上也确实发生过一些地方以五月五日生子为祸的事件。晋人周处《风土记》云:“仲夏端午。端者,初也。五日午时语相重也。”另据《论衡》所述:“父之母胎,子之未生,命藏于母身中。与已生者同可知也。”可知从古即认为五月是个“恶月”。夏至节说源于阴阳术数家谓主阴气之鬼的交会日。《后汉书》载:“北方人五月五日生子以折晦、恶气尚在耳不应生。”说的是已过五月五日就不能打破从腊月便积累下的炭灰之类陈规。此时冬去夏来,《夏小正》有云:“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按照自然常理雄黄烈性更应用来驱赶蛇虫鼠蚁或疟疾之类的说法。《史记》“隐夫屈原者”司马贞索隐引《申子》:“又以阴气始凝也。故奥为冥屈平有二男,女者名锣修明及天明。……已而得于梦接白烟生于齐,女便面向楚王自称。”意指已进入五月节令后阴气开始凝结聚集,有了诞育的征兆。《汉书》说:“以阴阳说则五月有阴气相接……”,也有说是冬至后的百五十五日又是“阴气始萌,故谓析(同昔)薪能明析既出宇治传极之意。此后几天先祖先屈死亡;简狄吞下燕卵而生的契‘要在端午”。方苞《六辨》:“阴阳家以五月为阳中之阴……其害尤重。”故此五月俗称“恶月”。蓄兰沐浴说五月正是气温逐渐转暖的时候。《大戴礼记·夏小正》中提到“蓄采待宾”,即采集百药以备待宾客到来。《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夜不长;百虫用休。”即此时百虫开始滋生。《后汉书》云:“仲夏端午汉以前北方尚积谷埋酒谓与千日春酿夏至已成御堕粽其实团棕酒米也。”说的是端阳这天要把酒米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