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PPT
秋天是由盛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温湿宜人,可谓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尽管如此,也不排除出现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
秋天是由盛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温湿宜人,可谓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尽管如此,也不排除出现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我国主汛期刚过,但防灾减灾仍不容忽视。华西秋雨“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气候特点之一,它主要出现在四川、贵州、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华西秋雨一般出现在9-11月,主要降雨时段出现在9-10两个月。不利影响秋雨阻挡阳光,带来低温,不利于玉米、红薯、晚稻、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油菜移栽。它造成晚稻抽穗扬花期的冷害,空壳率增加;也可使棉花烂桃,裂铃吐絮不畅;使已成熟的作物发芽、霉烂、以至减产甚至失收有利影响秋雨多,有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水、预防来年的春旱。特别是对西北一些较干旱的地区来说,这时低温较高,土质结构比较疏松,雨水可以较深地渗透到土壤中,保证冬小麦播种、出苗寒露风寒露风是一种对晚稻抽穗杨花有危害的冷空气。只要日平均气温下降到22℃,持续3天或3天以上,就成为寒露风。寒露风防灾方法之一人工喷水。在干寒露风来时,还必须进行人工喷水,达到增保温、减轻危害的目的寒露风防灾方法之二灌深水保温。应该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在寒露风来临前,不管是干寒露风还是湿寒露风均要灌2~3寸的深水保温。灌水后要勤换新水,即第二天早上要把水排干,傍晚再灌回新鲜水进田,这样田面的温度要提高2.4℃左右,穗部温度可提高1℃左右寒露风灾害后,对于因受寒露风影响,抽不出穗的田块,可每亩用“920”农药0.5~1克兑水50~60千克喷施,减少包颈现象。初霜冻霜冻就是春末秋初季节,由于冷空气活动等原因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的气温骤降到0℃以下,植物体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天气现象。灌溉法在霜冻发生的前一天灌水,保温效果较好。灌水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高,相对气体就少,土壤热容量大,土壤升降温幅度小,发生霜冻后危害小烟熏法即燃烧柴草等发烟物体,在作物上面形成烟幕,使降温减慢,并能增加株间温度。一般熏烟能达到增温0.5℃~2.0℃的效果覆盖法即用草帘、席子、草灰、尼龙布、作物秸秆、纸张等覆盖,或用土覆盖,可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秋季台风台风不只是夏季的产物,秋季台风也“疯狂”。据统计,常年约占总数1/4以上的热带气旋出现在秋季。由于秋季海洋的温度依然很高,只要有合适的大气环流形势,如热带扰动和弱环境风场切变的存在,依然可以为形成台风创造有利条件。与盛夏时期的台风相比,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及其带来的风雨更加充满变数,让人捉摸不定。专家提醒,历年来西北太平洋的超强台风在秋季生成的比较多,防范秋台风不容忽视。秋雾我国秋季是大雾多发的时节,大雾导致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对于交通、人体健康而言,雾无疑成为一个可怕的“温度杀手”。秋雾防护小贴士: 1.雾天尽量不要出行,喜欢晨练的朋友也不宜早起锻炼。 2.出门最好戴上口罩,减少污染物的吸入。 3.驾驶人员应打开雾灯,控制车速,保持车距。 发布大雾红色预警信号时,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要暂时封闭或停航。秋老虎“秋老虎”在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的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八九月之交,持续日数7~15天。气象学上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住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应对“秋老虎”:1.保睡眠;2.调饮食;3.祛暑热;4.防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