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和功能位摆放PPT
良肢位摆放和功能位摆放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损伤的患者。良肢位是为了防止或减轻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并发症,而设置的...
良肢位摆放和功能位摆放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损伤的患者。良肢位是为了防止或减轻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并发症,而设置的一种体位。在康复治疗中,良肢位的摆放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措施,它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良肢位和功能位摆放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良肢位摆放定义良肢位摆放是康复医学中的一种基本技术,是为了防止或减轻异常运动模式(如上肢屈曲、内收、内旋,下肢外展、外旋、伸直等)而设置的一种体位。它是为了使患者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位,避免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而导致的肌肉疲劳、关节挛缩和体位性低血压等问题。分类良肢位摆放主要分为仰卧位和侧卧位两种。仰卧位仰卧位是最常见的良肢位摆放方式。患者仰卧于床上,面朝上,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双腿自然伸直。在摆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头面部患者头面部应保持中立位,不要向一侧偏斜肩部肩部应该放松,不要耸肩或过度伸展肘部和腕部肘部和腕部应该呈90度弯曲,手心向上髋部髋部应该呈90度弯曲,双腿与床面垂直膝关节膝关节应该呈90度弯曲,双脚踩在床面上踝部踝部应该保持90度弯曲,双脚微微抬起,与床面保持一定距离侧卧位侧卧位是一种比较舒适的良肢位摆放方式。患者侧卧于床上,面朝一侧,双手放在身体前方,双腿自然伸直。在摆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头面部患者头面部应该保持中立位,不要向一侧偏斜肩部肩部应该放松,不要耸肩或过度伸展上肢上肢应该伸直,手心向下,放在床面上下肢下肢应该保持90度弯曲,双腿与床面垂直双脚双脚应该保持90度弯曲,脚心向下,与床面保持一定距离作用良肢位摆放的主要作用包括:预防和减轻肌肉疲劳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可以避免肌肉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姿势而导致的疲劳预防和减轻关节挛缩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可以避免关节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位置而导致的挛缩预防和减轻体位性低血压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可以避免血压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位置而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康复治疗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功能功能位摆放功能位摆放是为了使患者身体各部位处于功能状态而设置的一种体位。它是为了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而设置的体位。功能位摆放一般是在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进行的,主要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关节或肌肉群进行训练和摆放。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功能位摆放方法:肩关节功能位摆放肩关节功能位摆放主要用于肩袖损伤、肩周炎等肩部疾病的患者。患者侧卧于床上,面朝上,患侧肩部放在床面上,肘部屈曲呈90度角弯曲,前臂放在身体前方,手心向上。患侧下肢屈曲呈90度角弯曲,放在床面上。此时患者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有助于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恢复。前臂旋后功能位摆放前臂旋后功能位摆放主要用于肱骨骨折、前臂骨折等前臂疾病的患者。患者侧卧于床上,面朝上,双手放在身体前方,手心向上,肘部呈90度角弯曲,前臂与上臂呈90度角弯曲,手握一个网球或者握力球等玩具进行前臂旋后锻炼。此时患者前臂处于旋后位,有助于前臂骨折的恢复和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膝关节屈曲功能位摆放膝关节屈曲功能位摆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