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解说PPT
颐和园概述颐和园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座古代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颐和园概述颐和园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座古代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郊,占地面积约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时15年完成。后来在1860年,颐和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清政府出资修复,并更名为颐和园。颐和园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点。园中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庙宇、长廊、石舫、假山、湖泊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湛技艺。颐和园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江南园林的影响,如园中的谐趣园就是模仿无锡惠山的园林建筑。颐和园主要景点1. 万寿山:万寿山是颐和园的核心景点之一,是园中的一座山。山上的建筑群是颐和园建筑群中的主体,包括佛香阁、排云殿、德和园等。这些建筑群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层次分明,是颐和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2.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是园中的一座人工湖泊。它是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设计而成,湖中设有岛,湖畔有各种亭台楼阁,如知鱼桥、玉带桥、镜桥等,是颐和园的水上景观。3. 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中的一座古建筑,因乾隆皇帝的题词“乐寿堂”而得名。这里是皇帝的储蓄室和书房,也是接待外国使节的地方。室内陈设豪华,体现了清朝皇家的气派。4. 谐趣园:谐趣园是颐和园中的一座仿江南园林的建筑群,是园中唯一的自然景观。这里景色优美,布置雅致,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5. 长廊:长廊是颐和园中的一条蜿蜒曲折的长廊,全长728米,上面有彩绘14000多幅,被誉为“世界第一廊”。长廊上有许多石舫、亭台等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技艺。颐和园历史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将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并在昆明湖畔南面的一座山峰上修建了知春亭(现址重建于1890年),由于它正迎着昆明湖上吹来的春风,故名“知春亭”。后来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烧毁。同治十三年(1874年),慈禧太后召集军机大臣敬信、李鸿藻等及总理衙门大臣奕䜣、李鸿章等商议修复清漪园。最终决定以清漪园为基础加上圆明园的部分景点以及由香山、万寿山之间的一些寺庙移建过来组成一个新的园林,并将新园林重新命名为颐和园(当时为避讳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但由于缺乏资金而停工一年有余。后由慈禧太后移用海军军费3000万两银子才正式开工(其中包括收集圆明园的珍宝)而复建的。在正式动工的同时慈禧太后下令在昆明湖畔的北岸建起一条“廊”,起初是为了方便游人休息所用,后来发展成为全长达728米的长廊。而长廊上所绘的画则是由来自苏州的1400多名画师历时16年才完成的中国画作之最(画作原本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历时13年才将此园林修建完成(其中移用圆明园的珍宝就达195万件)。并在其内举行了两次皇帝大婚典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这座皇家园林也遭受了洗劫与破坏。同时这座皇家园林也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对颐和园进行了多次修缮以及保养工作使得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传承。颐和园价值颐和园是一座集中国古典园林、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颐和园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