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介绍PPT
内蒙古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法、教育、艺术相结合,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历史沿革学校前身为1951...
内蒙古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法、教育、艺术相结合,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历史沿革学校前身为1951年创建的内蒙古工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创办的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1985年隶属于原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到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内蒙古自治区管理为主。200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同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和教育部确认,成为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培养硕士推免生的高校。学科与专业学校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拥有博士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4个(含二级学科7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共计硕士一级学科总数24个。学校有自治区级重点学科8个;有自治区级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基地4个,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研究生工作站30余个。有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教育部“新工科”项目3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5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点3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建设点2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6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总数2067人,专任教师1393人,其中教授235人、副教授45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6人、硕士学位教师879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国家级各类人才20余人次;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草原英才”创新团队等各类省部级人才工程近200人次;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者100余人次;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和二层次人选近30人次;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国家级师德先进个人40余人次;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省级师德先进个人近50人次;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近20人次;有“双师型”教师和聘任制教授等具有特殊身份的教师近百人次。科学研究“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前期专项、“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其它国家部委项目近百项,科研总经费达4亿元。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百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5项,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励4项,省部级一等奖近20项;获国家专利近千项;高水平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学校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5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有内蒙古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2个院士工作站。此外,学校还承担了大量横向科研项目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精神,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20项;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6门;建成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连续多年获评社会实践全国优秀组织单位和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