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鳌蟹人工繁殖技术PPT
中华绒鳌蟹,也称为河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河蟹的产量和质量,人工繁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华绒鳌蟹的人工繁...
中华绒鳌蟹,也称为河蟹,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河蟹的产量和质量,人工繁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华绒鳌蟹的人工繁殖技术。 亲蟹的获取与培育1.1 亲蟹的来源亲蟹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沿海河口捕捉抱卵蟹,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天然亲蟹资源有限;二是从淡水河、湖等天然水域中捕捞“绿蟹”进行饲养,然后在海水中进行交配抱卵。后者可以主动大量选留亲蟹,并计划性地扩大人工繁殖规模。1.2 亲蟹的培育在亲蟹培育阶段,需要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水质、温度、光照等条件。同时,要合理投喂饲料,如小黄鱼、梅童鱼、大眼银鱼等天然动物性饲料,以满足亲蟹的营养需求。 交配与抱卵2.1 交配交配池可以用育苗池代替。交配前,要向池塘加入盐度约为20的海水,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同时,用漂白粉(50毫克/升)对水体进行消毒。亲蟹下塘前7~10天,应将交配池和越冬用的蓄水池准备好。亲蟹运到交配池后,可用5%的食盐水消毒后直接放入交配池,放养量为1000只/亩。放入的亲蟹在海水的刺激下进行交配和抱卵。2.2 抱卵蟹的饲养管理抱卵蟹的饲养管理是河蟹人工繁殖的重要内容。饲养过程中,需要采取控温、调光、充气、换水、适量投饵、防病害等技术措施。同时,饲料投喂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调整,如气温低于0℃时,基本不投喂;0℃~10℃时4~5天投喂一次;10℃以上时2~3天喂一次。 幼体的孵化与培育3.1 孵化受精卵在抱卵蟹体内孵化成为幼体,此过程约需1个月时间。孵化期间,要控制好水温、水质等条件,确保幼体的正常发育。3.2 幼体的培育幼体孵化后,要进行室外土池培育。培育过程中,要做好防逃措施,经常换水,根据天气变化调节水位,并清除池中残饵、死蟹和杂物。同时,要合理投喂饵料,饵料应多样化,包括动植物性饵料,如小杂鱼、蛤肉和青菜等。 病害防治在人工繁殖过程中,要加强对病害的防治。定期检查水质和蟹体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同时,要做好饲料和水体的消毒工作,减少病害的发生。 总结中华绒鳌蟹的人工繁殖技术包括亲蟹的获取与培育、交配与抱卵、幼体的孵化与培育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通过合理控制环境条件、合理投喂饲料、加强水质管理等技术措施,可以提高河蟹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注意加强病害防治工作,确保河蟹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