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锋屠呦呦的人物介绍和事件PPT
人物介绍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共党员,药学家。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人物介绍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中共党员,药学家。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她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首批)。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屠呦呦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她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并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她的研究成果——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带来了希望。事件回顾1. 青蒿素的发现与研发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她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她新的灵感。1972年,屠呦呦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HO₅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3. 其他荣誉与认可除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还获得了许多其他的荣誉和认可。她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等。2017年1月,她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此外,她还被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首批),并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5月,她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2020年3月,她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4. 屠呦呦的科研精神与影响屠呦呦的科研精神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令人敬佩。她在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情况下,凭借着对中医药的深厚理解和坚定信念,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成功研发出青蒿素。这一成果不仅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也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屠呦呦的获奖也引发了对中国科技体制和人才评价体系的深刻反思。她的成功提醒我们,科研评价不应过分看重论文数量和国际期刊发表情况,而应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社会价值。此外,我们也应关注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总之,屠呦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改革先锋。她的科研成果不仅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光辉榜样。她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