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铸魂,网育新人”大思政课优秀案例PPT
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优势,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共青团中央宣传...
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优势,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社于2024年3月18日联合启动了“思想铸魂,网育新人”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本次征集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和青年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网络育人能力,充分展现社会各界建好用好大思政课的新探索、新突破、新成果,推动大思政课持续发挥培根固本、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案例展示在众多申报案例中,经过初审、评审等环节,我校的案例《剧目排练<一花越百年 一舞永流传——“回望冯国佩”>舞段排练》脱颖而出,作为中职组优秀案例参与深圳艺术学校举办的现场展示活动。案例背景我校民间舞教学团队遵循课程思政“四个相统一”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案例剧目《淮水情 兰花弯》中所蕴含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思政元素,将剧目人物冯国佩先生的“德艺双馨”精神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舞蹈的艺术形式感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案例实施在排练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舞蹈塑形训练,通过纠正学生的身体姿态、动作线条等细节,让学生在舞蹈中展现出优美的形态。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舞蹈的内涵,将舞蹈的“形”与“核”相结合,使学生在舞动中传达出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在排练《一花越百年 一舞永流传——“回望冯国佩”》舞段时,教师特别强调了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模仿冯国佩先生的舞蹈风格和动作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冯国佩先生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冯国佩先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排练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舞蹈动作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舞蹈中表达出对冯国佩先生艺术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通过舞蹈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在舞蹈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案例成效通过本次案例的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舞蹈技能和表演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舞蹈中感受到了冯国佩先生的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激发了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职业信念和追求。同时,本次案例也为我校民间舞教学团队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案例反思本次案例的成功实施得益于我校民间舞教学团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遵循课程思政“四个相统一”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舞蹈艺术中的思政元素,将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艺术才能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本次案例的展示和交流,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分享思政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为推动大思政课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结语“思想铸魂,网育新人”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思政课程建设的平台。通过本次案例的展示和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政课程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思政课程的建设和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共同推动大思政课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以上是我校在“思想铸魂,网育新人”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所提交的案例报告。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与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分享我们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同时也从其他优秀案例中汲取灵感和启示,共同推动大思政课的创新与发展。 五、未来展望1. 持续创新教学方法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变化,我校将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大思政课。我们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2. 深化课程思政内涵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教师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政课教师队伍。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5.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我校将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思政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我校思政课程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结语“思想铸魂,网育新人”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思政课程建设的平台。通过本次案例的展示和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政课程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思政课程的建设和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共同推动大思政课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七、挑战与对策1. 应对网络信息的复杂性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信息涌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其中,不乏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内容。因此,如何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对策: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学生识别、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实际案例开展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秩序2. 应对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当代学生成长环境多样,个性鲜明,对思政课程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成为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对策:采用小班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增加思政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3. 应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挑战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可能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对策: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结语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思想铸魂,网育新人”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本次案例的征集和展示,我们不仅看到了思政课程建设的丰硕成果,也看到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思政内涵,推进实践教学环节和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参与到思政课程建设中来,共同推动大思政课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