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介绍PPT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节日起源中秋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此外,中秋节的起源和传统文化中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也有关联。这些故事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并为其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发展历程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在唐代中秋节成为了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至今遗存着“拜月娘”、“拜土地公”等祭神活动。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节日习俗赏月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最后祭月赏月成了吃月饼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清朝,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月饼到处都有出售,这些月饼的花色品种繁多,不胜枚举。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此外,还有祭月、赏桂花、饮桂花酒、吃芋头、食藕盒子等习俗。节日意义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结语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深厚情感。无论是家庭团圆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在这一天,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努力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佳节。这种对家庭团聚的重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家庭观念。在中秋节期间,家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赏月,讲述家常,享受团圆的温馨和快乐。这种团聚不仅是对亲情的珍视,也是对家庭和睦、团结的强调。诗词文化中秋节也是诗人们喜爱的题材之一。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以中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中秋节的美丽景色和浓厚氛围,更寄托了诗人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和憧憬。这些诗词作品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共享美食中秋节还是一个美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品尝各种传统的中秋美食,如月饼、柚子等。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其形状圆满,寓意着团圆和完整。人们在享用月饼的同时,也会分享给亲朋好友,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关爱。这种共享美食的习俗,不仅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也体现了中秋节团圆和分享的精神。传承与发展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华民族的心中。如今,虽然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变化,但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仍然代代相传,成为了连接华人后代与自己文化传统的桥梁。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时尚气息,成为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节日。总之,中秋节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人们丰富情感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诗词文化和美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成为了一个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魅力的节日。在今天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秋节的团圆、和谐、分享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社会影响促进经济发展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购物季,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种礼品、食品和节庆用品的销售量在这个时期大幅增加,为商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中秋节也催生了一系列促销活动,如超市打折、商场举办特惠活动等,进一步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节日,其庆祝活动也扩展到了整个社会。各种文艺演出、诗词朗诵、书法展览等活动在中秋节期间纷纷举办,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享受。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也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提升城市形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举办盛大的中秋庆祝活动不仅可以为城市提升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还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通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魅力,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中秋节与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中秋节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但中秋节仍然是一个让人们暂时放下繁忙工作和生活,与家人团聚、享受生活的时刻。这种团聚和放松不仅有助于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焦虑,也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中秋节也是一个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传承的重要时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总之,中秋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家庭团圆、诗词文化、美食文化等多重意义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秋节的团圆、和谐、分享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创新和发展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让这一传统节日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