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射血分数保留心衰开题论文PPT
引言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心衰可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
引言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心衰可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HFpEF是一种常见的心衰类型,多见于老年患者,其特征是正常或增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尽管HFpEF的病理生理机制与HFrEF有所不同,但两种心衰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相似。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心血管药物,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组成。沙库巴曲是一种脑啡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降解利钠肽的酶,从而增加内源性利钠肽的水平,包括B型利钠肽(BNP)和C型利钠肽(CNP)。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可以阻断AT1受体,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HFrEF患者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然而,其在HFpEF患者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HFpEF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纳入标准年龄≥60岁诊断为HFpEF(LVEF≥50%)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存在舒张功能受损的证据排除标准LVEF<50%有心肌梗死或心肌炎病史有心脏瓣膜病或限制性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不能配合治疗或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研究分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β受体拮抗剂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分级。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包括LVEF、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E峰减速时间(EDT)、E/A比值、e′峰速度和e′/A比值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BNP和血浆AngⅡ水平。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BN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Ⅱ水平。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其因心衰再次入院或死亡的时间。采用生存分析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研究结果及分析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