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剧介绍PPT
陇剧是甘肃省独有的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原名陇东道情,后于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历史与起源陇...
陇剧是甘肃省独有的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原名陇东道情,后于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历史与起源陇剧的前身是流传在甘肃环县环江地带的陇东道情。陇东道情历史悠久,唐代陇东道情就建有道观,道教音乐繁衍不断。明清以来,在道教音乐基础上,民间艺人逐渐吸收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了二股弦等乐器,演变为以皮影形式流传在陇东环县、华池、庆阳一带的陇东道情。陇剧的发展受到了许多艺人的贡献。例如,环县著名道情艺人解长春(1843-1916年)毕生致力于道情演唱和皮影技艺的革新,他将原来用的二股弦改为四股弦,增加了水梆子等乐器,对道情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此后,道情唱腔又发展为东南西北4路,其中许元章、耿颢贤、史学杰、敬廷玺等艺人,便是各路唱腔的著名代表。音乐与唱腔陇剧的音乐和唱腔独特,融合了板式、曲牌和麻黄的元素,形成了花音和伤音两大类别。花音明快活泼,悦耳动听,适合表达喜悦的情感;而伤音则抒情委婉,清扬幽雅,适于抒发哀怨的情感。陇剧的唱腔没有严格的节拍,比较自由明快,说唱性较强。此外,陇剧还借鉴了京剧和秦腔的打击乐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锣鼓经,为表演增添了丰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表演与舞台美术陇剧的表演动作吸收了部分皮影的侧身造型,舞台美术则借鉴了皮影的镂空、彩绘、装饰手法以及旦角高髻燕尾头饰等,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陇剧的主奏乐器包括陇胡、琵琶和唢呐,同时融合了民乐和管弦乐,形成了独特的综合乐队风格。此外,陇剧还增加了琵琶、二胡、笙、板胡、扬琴、提琴和一些铜管、木管乐器,丰富了陇剧音乐的表现力。剧目与成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陇剧创作演出了如《枫洛池》《草原初春》《异域之音》《燕河风波》《天下第一鼓》《胡杨河》《敦煌魂》《黄花情》等一大批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优秀剧目。其中,《枫洛池》是195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演出创排的一部本土大型历史陇剧,自此,甘肃有了自己的地方剧种——陇剧。《枫洛池》也就成为了陇剧的开山之作。进入21世纪,甘肃省陇剧院先后创排了《官鹅情歌》《苦乐村官》《西狭长歌》3部体现甘肃本土文化的大型陇剧。这3部剧目先后荣获第十届、十一届、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官鹅情歌》和《苦乐村官》还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陇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其在中华戏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结语陇剧作为甘肃省独有的传统戏曲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风格的剧种。其唱腔、音乐、表演和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特点,都充分展示了陇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陇剧的创作和演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华戏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