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风景区PPT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历史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一个风景管理委员会(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下辖11处乡镇、137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黄山风景区共有户籍人口6159人。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融峰林地貌、冰川遗迹于一体,兼有花岗岩造型石、花岗岩洞室、泉潭溪瀑等典型地质景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多球状风化;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垂直状风化,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地理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一个风景管理委员会(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下辖11处乡镇、137个行政村。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气候黄山境内年均温7.9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27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22摄氏度。黄山境内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年平均降雨量2395毫米,年平均有雾日数259天,年平均雷暴日数48天,年平均冰冻日数62天。景点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一个风景管理委员会(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下辖11处乡镇、137个行政村。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胜”,四绝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胜是石猴观海、飞来石、蓬莱三岛。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一个风景管理委员会(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下辖11处乡镇、137个行政村。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交通黄山交通便捷,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黄山北站(高铁站)位于黄山市区,距景区约60公里,可乘坐高铁直达;黄山机场(屯溪国际机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距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