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王子陈景润PPT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7年在北京四中任教,此后一直...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7年在北京四中任教,此后一直担任厦门大学数学系教授,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世界领先者,致力于组合数学与解析数论领域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陈景润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早年经历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兄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又少,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往、不善表达自己思想的孤独者。然而,他却喜爱数学,尤其偏爱解难题,他的数学作业,向来都写得很好。每当他看到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都会被深深吸引。他喜欢向老师请教问题,喜欢向老师争辩问题。他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每个学期都是优秀。学术成就陈景润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了多篇论文。他还是“优选法”、“统筹法”和“网络计划法”的积极推广者。陈景润是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在数论领域对孪生素数、哥德巴赫猜想、华林问题、圆内整点、球内整点、塔里问题、堆垒素数论等等都有很好的研究成果。陈景润共发表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一项重大贡献,被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使中国继苏联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的国家。哥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200多年前,哥德巴赫提出: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因为它看上去很简单,用两句话就能说清楚,但实际上要证明它却极其困难,用去了几代人的努力,虽屡遭失败,但始终未能证明。因此,它成了世界数学界公认的难题,吸引了成百上千位数学家。200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而陈景润的成功,他向全世界证明了,这颗数学明珠,终于被中国人摘取了。个人生活陈景润由于长期致力于数学研究,无暇考虑个人问题,直到40岁时才与由昆结婚。由昆原在北京一家医院当护士,后调解放军总医院工作。他们的结合是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牵线搭桥的。华罗庚非常关心陈景润的婚姻大事,他多次对陈景润说:“景润,你整天搞研究,再这样下去,会把自己搞垮的。你应该赶快成个家,有个照顾你的人,生活就有规律了。”陈景润与由昆婚后,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他每天下班回家,由昆早已准备好了饭菜,料理好一切家务。陈景润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数学研究上,他每天考虑问题,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由昆对此十分理解,总是想方设法减轻他的家务负担,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数学研究。社会影响陈景润的成就,使他成为蜚声国际的知名数学家。他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和《数学学报》、《中国科学》等刊物的编委。他还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陈景润的研究工作,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1978年,陈景润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光荣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写进了教科书,在陈景润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