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PPT
一、定义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脏肌肉因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使得心脏...
一、定义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脏肌肉因缺乏血液供应出现坏死,使得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二、病因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内环境紊乱三、临床表现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部分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心律失常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约为10%~20%四、急救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充分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饮食给予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适当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休息第一周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他人护理。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负荷,减慢心率,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的范围。第二周可在床上活动四肢,日常生活自理。第三至第四周可在床边活动,逐渐离床在室内缓慢走动。病情稳定后,可早期活动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50~100mg或吗啡5~10mg以缓解疼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2. 吸氧持续吸氧3~5天,流量为2~4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3.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的发生。病情平稳后,定时巡视病房,了解患者自觉症状,如胸闷、胸痛,注意与心绞痛鉴别,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4. 用药护理遵医嘱予以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硝酸酯类药物,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使用时应注意滴速,并监测血压变化。5. 心理护理患者在发病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6. 溶栓治疗的护理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再通梗死相关血管、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功能及预后。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期、迅速用药,争取在发病6小时内用药,注意用药剂量要准确,并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溶栓后应定时描记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学,询问胸痛情况,以判断溶栓效果。7. 便秘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需长时间卧床,加上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极易发生便秘。而便秘时患者用力排便会使腹腔内压力增高,心脏回血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心脏破裂、猝死等。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可通过饮食调节、腹部按摩、床上排便训练、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等措施来预防便秘的发生。对于已发生便秘的患者,可采用开塞露纳肛或口服缓泻剂,必要时行肥皂水低压灌肠,以缓解便秘症状。8. 康复期指导生活指导指导患者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心绞痛为度。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宜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戒烟酒,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作用,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教育患者及家属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增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心理指导教育患者及家属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等,应及时就医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活动耐力。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五、健康宣教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原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生活方式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充足的睡眠等。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饮食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宜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作用,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教育患者及家属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增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心理指导教育患者及家属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教会患者及家属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等,应及时就医六、出院指导生活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指导合理饮食,宜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用药指导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增减或停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康复锻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心理调适保持情绪稳定,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随访指导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急救护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的急救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出院后的指导和随访也是保证患者长期健康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为其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预防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可能致命的疾病,因此预防其发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健康检查。1. 控制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定期监测血压,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脂保持血脂在正常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总胆固醇。遵循低脂饮食,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摄入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遵循糖尿病饮食和药物治疗戒烟吸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尽早戒烟减少饮酒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心脏疾病,应适量饮酒或戒酒2.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遵循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范围,避免肥胖心理平衡保持心情愉悦,减轻压力和焦虑,学会放松和调节情绪3.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早期识别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如胸痛、气促等,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护理团队协作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过程中,护理团队的协作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生与护士协作医生负责制定治疗方案和开具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医嘱和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护士与药师协作药师负责审核药物使用,提供用药指导。护士应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护士与康复师协作康复师负责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士应协助康复师进行康复训练,并观察患者康复情况护士与家属协作家属是患者的重要支持者,护士应与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指导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的急救护理和长期的康复管理。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健康检查,可以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护理团队的协作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也是保证患者长期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全面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